你的ldquo胆rdquo够不够

3月15日深夜,医院急诊科急匆匆送来一位表情痛苦的患者,患者姜女士,28岁,新巴尔虎左旗牧民,当日出现腹部疼痛,伴有恶心,呕吐,急来医院就诊,急诊行腹部彩超示:胆囊肿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泥沙样结石、胆囊颈部结石嵌顿,须立即行手术治疗,患者急转入外二科,于玉涛副主任和苏道毕力格医生经过一系列术前准备,急诊为姜女士进行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一小时后顺利结束,患者术后度过危险期恢复良好,经过外二科全体医护人员五天的精心治疗护理,患者痊愈出院。

于玉涛说,近年来胆结石的患病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而这逐渐增长的患病率与日常生活中的不规律、不健康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特别与长期不吃早餐、大量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薯片、炸鸡等零食有关。此外,过量食用高胆固醇、高蛋白质的食物,运动过后不爱喝水、长期久坐等坏习惯也对结石的形成有影响。

医院外二科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十余年,手术治疗各类胆囊炎、胆囊结石及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特别对一例脐疝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一次性手术完成腹腔镜脐疝修补加胆囊切除术,患者经过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胆囊结石平时症状不明显,病人一般不会主动看病,许多是在病痛发作时,甚至是结石进入胆管引起了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生命危象才就诊。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胆囊里有结石,但自己本身并没有症状,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下面于玉涛副主任就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胆”的知识。

首先大家需要知道不是所有胆囊结石都会有明显的胆绞痛症状,很多人在单位体检中,经B超、CT等辅助检查偶然发现有结石,而自己平时没有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症状,或只有轻微的消化不良或者厌油腻。

因为胆囊结石是否引起症状与其形态、大小、个数,是否堵塞胆囊出口关系密切。胆囊结石有大有小,有单发,有多发,有的也会逐渐变大。一般来说,不大不小的结石(0.7-0.8cm左右)容易卡在胆囊管内,引起急性胆囊炎;而直径大一些的胆囊结石无法进入胆囊管,也就不会堵塞胆囊出口,在胆囊里面“不闹事”,因此一般较少症状,一些小的胆囊结石或者泥沙样的胆囊结石则易掉到胆总管里,结石通过Oddi括约肌可以引起损伤或嵌顿引起胰腺炎。

关于是否需要手术,医学界有不同争议,但大多认为:有症状或合并并发症的胆囊结石建议手术治疗,而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应视情况而定,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可观察和随诊,但通常认为有以下情况者可以或建议手术治疗:

①胆囊结石直径≥2cm。

②恰好需要做其他开腹手术。

③伴有胆囊息肉1cm(需要排除进展为胆囊癌的可能)。

④胆囊壁出现增厚(尤其局限性或不规则增厚或胆囊壁有钙化)。

⑤胆囊充满型结石。

⑥有胆囊癌家族史的胆囊结石。

⑦合并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一旦出现并发症病死率增加)。

⑧曾行胆囊造瘘术的胆囊。

⑨居住边远或交通不发达地区、野外工作人员(以免出现并发症得不到治疗)。

⑩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胆囊无功能。

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如果有这些情况不早期干预,一旦发病有症状后再处理就比较麻烦,因此可以择期手术。如果没有这些情况,不必过多担心,既然你的胆囊结石不引起症状,那么定期复查即可,根据情况一般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

合并胆囊息肉有危险吗?

从临床经验上来看有恶性息肉可能性的超声检查有如下特点:基底宽、不带蒂、单发、超过1cm、短期内增大或者逐渐增大、50岁以后出现,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胆囊炎者。这几种情况的胆囊息肉容易恶变,变成胆囊癌的风险高,如果有以上描述的这些特点建议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如有这些情况应注意复查排除癌变可能性。因此如果患者心理负担较大,也可以考虑手术切除,消除隐患。

胆囊切除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快,腹腔镜胆囊切除是目前开展数量最多,最普及,最成熟的腹腔镜手术,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

为什么不推荐保胆手术?

保胆手术需要将胆囊切开,取石、缝合,其过程复杂,胆汁容易溢出进入腹腔,引起刺激,另外如果是泥沙样结石也很难取净,胆囊结石容易复发。保胆手术后结石复发率高,治疗效果不彻底,而被逐渐淘汰。相比之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技术更为稳定且成熟。

胆囊结石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人群发病率为4—6%,注意合理膳食结构,适当用药物可以预防结石形成。诊断为胆囊结石后,医院治疗,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医院外二科在胆囊疾病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术,让您的“胆”更健康更强壮。

外二科于玉涛副主任出诊时间:

每周二:

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00

联系-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qy/82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