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湖期

民歌声声润生活

钟长江

紫阳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紫阳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优秀遗产保护名录。紫阳民歌《郎在对门唱山歌》作为中国首部实名制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主题和背景音乐,一举夺得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当代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紫阳民歌是陕南文化的名片”。丙戌仲春,草长莺飞,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来紫采风,紫阳本土民歌手演唱的一首首原生态紫阳民歌引起了先生极大的兴趣。先生动情地说:我从小就喜欢听陕南民歌,上学时学唱过紫阳民歌。今天来到陕南民歌的发祥地紫阳,听了独具魅力的紫阳民歌,我感到很亲切。紫阳民歌与当地的地域、语言、风土人情紧密相连,有什么样的土壤就能生发什么样的花朵。这就好比陕北信天游、北京皮黄戏、河南梆子,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紫阳民歌品类齐全,大胆采用通感、比喻、比拟、设问、反语、双关、回环等表现手法,语言朴素明快,神形兼备汉魏乐府格调。曲调悠扬婉转,音乐风格有着较强的抒情性、叙事性和舞蹈性,适于表演动作、表演情节和反映人物复杂感情。号子、山歌、小调、社火、风俗歌曲皆十分丰富。紫阳民歌植根于大地蓬勃于民间,滋养尘世的生活。她与当地的采茶、薅秧、撑船、打渔、织布、夯土等劳动场景,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民俗风情,古朴缱绻的爱情生活结合起来,抒发真情实感,表达得情真意切而又流丽灵隽,具有一定的厚度、力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紫阳民歌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有如一粒草籽,不管被风吹向哪里,都能落地生根。即使被一只鸟儿衔着遗落房顶,也能在瓦缝中挣扎出一抹或茁壮或纤弱的绿来。无论闹市还是荒野,锄禾日当午还是月上柳梢头,春暖花开还是白雪飘飘,随时随地都可以甩上一曲。内心无论遭受什么样的熬煎,她都能安顿人的灵魂。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雪地里看到红梅,在失望时看到希望,让亲情走得很近,让思念走得很远,让平淡的日常生活生发出斑斓诗意。山水、月光、流岚、平湖、秋雁、归人、春思、离愁在歌中有了自己的归宿,一草一木都唱起了美妙悦耳的歌。抬头看天,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心境却不是原来的心境了。

紫阳民歌最热闹火爆的,当数那茶山泛新绿的时节。春分一过,一场烟雨朦胧的春雨接踵而至。雨后初晴,一望无际的茶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像绿色的海涛在和风的吹拂下一波一波高低起伏。新生发的茶芽,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如刚出生的婴儿,闪烁着生命的光泽。身着红色裙裾的采茶女穿梭其间,灼灼夺人眼目。也许是为了排遣重复劳作的寂寞,也许是美丽春光引发了美丽春心,采茶女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互相之间对唱开了民歌。一方唱道:山歌多来山歌\多山歌就有牛毛多\唱了三天零三夜\还没唱完个牛耳朵。

另一方四两拨千斤,顺势接唱:一斗芝麻撒满山\我的山歌有万千\南京唱到北京转\回来还能唱几年\十个火车拉不完。

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唱得百鸟噤声,乱云飞渡。民歌飘荡在山山峁峁,醉了茶山,醉了春天。恰巧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打茶山走过,美妙歌声把他陶醉得痴痴呆呆,一梗脖儿,便也壮了胆儿掺和进来:姐儿生得嫩花花\活像一棵清明茶\十人见了十人爱\伸手就想掐一把。

偏那采茶女中就有一位生性泼辣的,一甩辫子,一扯喉咙回应道:哥子生得黑又黑\像一条乌稍蛇\站起不够三尺高\杀了没有二两血。

最后一句唱词甫一落地,传来一阵肆无忌惮的银铃般嬉笑,一排云雀斜斜地飞了出去。后生受了奚落,张了张口,又张了张口,几番无法作答。愣了半晌,只得满面羞愧,一步三回头地悻悻离去。

秋天,收割后的原野空旷干净。天高云低,地辽水远,丝丝缕缕的炊烟直直伸向半空。犁铧入库,颗粒归仓,忙碌大半年的农人悠闲地享受着丰收的喜悦。这时随便走进一户人家,热情的主人定要把你留下。少顷,黄亮亮的腊肉片儿、清冽冽的高粱酒摆上了桌面。酒过三巡,主人兴之所至,半眯了眼,轻漾着手摇头晃脑地唱:

高粱(啊)七片叶(哟)\高粱树上结(哟)\高粱煮好酒(哇)\好酒待好客(哟)……

客人听了,拍手大声叫好,提起酒杯唧一声喝了。倒立了酒杯对主人道:“再来一首罢!”主人却不干了,瓷着眼说:“我唱一首歌,你就得喝三杯酒。”客人把胸脯拍得山响。歌一首首往下唱,酒一杯杯往肚里灌。主人唱得兴致如火,客人早已经烂醉如泥了。

紫阳民歌是极具心灵的,一个生命,没有比心灵的自由快乐更重要的事。民歌的唱词是在朴实顽强的生命历程中最不能用白话说出的那些字眼,民歌的旋律是在艰难贫瘠的生存环境中最不能用言语表达出的那些性情,民歌的声音是只有在幕天席地的原生态中才能唱出的毫无雕饰的美妙乐音。大地是她的舞台,蓝天是她的幕布,风云是她的伴奏,只要用心去唱,她就会笑吟吟走进你我的心灵。像清水出芙蓉的少女,像午夜的水面绽放的一枝莲……

秋到金州城

陈绪伟

我退休后,就随儿孙居住在汉江中游的金州城。亲见这里的街道宽畅洁净,高楼林立与天同色,车辆川流井然有序,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标识门牌规范典雅,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的一派繁荣景象。但我也知道,金州城的历史却很悠久,她在源远流长的古韵中加速追赶着时代的步伐,着实显现得古朴而又青春。

  秋临这座城,是随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而将秋的信息传到的。那场潇洒的大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云和雾将天地万物浑然一体,风和雨一口气把六七八月以来的酷暑炎热清除得一干二净。汉江波涛汹涌地横扫岸边沙石草丛上的尘埃后,就渐渐变得乖巧温顺,粼粼波动出哗哗哗的水声。

  金州城对秋天的来临是敏感的,江北沿岸一排排遮阳伞消失了,露出了一蓬蓬泛红色的香樟树冠;江南岸边一处处啤酒广场收敛了,迎来了一团团中老年舞蹈队伍;家居小区所有空调的“嗡嗡”声停止了,窗户撑开吹进了凉爽的清风;河堤路边一棵棵银杏树已染成金黄色,一块块葱兰(又叫韭兰)缀现出片片白花,金州城最美的季节就是这秋天。城外香溪路有艳红的枫叶林,溪水绕过的稻田有金浪流香,八仙洞前有俊男靓女祈祷,望江楼上有老幼笑语言欢。几片悄无声息的落叶,映衬着金州城远处的群山白云,一幅洁美的水彩画直扑眼帘。此时,天空明朗、恬淡、高远,汉江一泓无痕的净水,更加透出深邃的蔚蓝。

这个季节,金州城大街小巷里男男女女的装束变化异常,别致而有情调。站在街口,再也看不到身穿防晒衣帽的女人,眼前晃悠的全是色彩斑斓的窈窕秋装,最醒目最夺眼是那条花色协和的长丝巾,在脖子上飘逸得很浪漫。男人们卸去短袖穿上长袖、外加一件休闲装,脚上露指的凉鞋换上锃亮的皮鞋、配上白色套袜,装扮得气宇非凡。金州商场、莲花酒店的门迎,不见了背衫短裙,穿上了美感旗袍,婷婷玉立在厅前。寂静了许久的学校幼儿园,现在已是生气勃勃,书声朗朗……

秋凌驾在金州大桥上,桥中绿化带间的桂花丛簇芬香漫溢,围沿的草菊含苞欲放。桥下江水不再咆哮,船只在消瘦的江面上自由来往。顺卧在河流边形似石板的过桥,在两岸古韵古香的砖瓦房下显得格外的优雅与庄重。石板间隙缝里偶尔传来几声虫鸣蛙语,或在眼前有几点雁影掠过,伴随着秋天碧水在微凉的风中发出瑟瑟的清音,谐和着树叶而飒飒的摇曳。桥两边有疏散的落片,黄的叶片沐着光,打着旋儿,转着圈儿,轻飘地飞过桥,落入江面便慢慢逐波东去。

这就是金州城的秋,萧瑟而独特,洋溢着金色的希望。到了皓月当空,秋伴着那清冷的月光,轻轻地笼罩着金州城。斜倚窗前,那白的令人心动的弦月斜挂在天幕,可望而不可及,但那缕缕银丝却和缓地洒向大地,又令人感到伸手可触。不知此时广寒宫里的月光是否如此清亮?凉气是否比这儿更浓?披了银纱的空气,在夜里有些冷冽,汉江轻缓的流水,叶子落地的轻音,一切都是那么安详却又清爽,似若你闭上眼,梦便已至尽头。

这便是金州城的秋,华美而绝尘。自古以来,秋之韵律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闲逸,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的悲凉,而金州城的秋,却似一朵柔软而明灿的野菊,开在清晨似梦似醒的静谧里,开在人们清朗温和的笑语里,开在我们流光溢彩的眼眸中。

金州城的秋景,明净潇洒,瑰丽而又雄壮。当整个城处处荡漾着秋色的时候,就会让人感到这城的秋天格外温暖,每每是另一番韵味。

金州的秋,金碧辉煌;金州的秋,七彩芬芳;金州的秋,欢乐清爽;金州的秋,美好安康。

平利征文

街上的桂花开了

任冬莉

小时候,如果看到谁家门前有一树桂花,就会觉得格外亲切。二姨家的老院子前面有一株桂树,树有一人怀抱那么粗,枝干粗壮,初夏时节顶着巨大的冠盖,守护着院里的老幼。秋天一树金黄,馥郁的香味远远传到了村口,传到了十几里路以外的我的梦中,我就会找很多借口去二姨家,坐在树下,醉在桂花的香气里,坐得久了,就觉得自己也成了一朵桂花,藏匿在叶片下面,静静地盛开,那香味经久不衰。回家时,张婆婆会给我折下几束桂枝,一路抱着花香。

张婆婆会做桂花米酒。桂花开得正旺的时节,在桂花树下铺一张干净的塑料纸,轻轻摇动树身,桂花金灿灿的花朵就纷纷飞落下来,好一场芬芳馥郁的桂花雨!婆婆把落在纸上的桂花轻轻拢起来,把里边的叶子或是其它的杂质剔除,每一个动作都是柔柔的,像是怕把花儿弄疼了。然后婆婆把金黄芳香的桂花洒在做好的米酒上,将酒缸密封起来了。等到过年时候,米已经化糟了,清冽的酒水上覆上一层细细密密的小花,酒的醇香和花的清香混合成一种奇异的的甜香,饮上一口,醇厚的香味在嘴里回味,顺着喉咙一直蜿蜒下去,直抵肺腑。你只会遗憾酒量不济,否则一定要抱起坛子,喝个畅快。

有的城市梧桐如盖,有的城市香樟林立,唯有家乡的小城,春有香樟,秋有金桂。但对于香樟,总觉得有舶来品的感觉,听过南方城市关于香樟的赞美,于它的品格,于它的味道,于它的传说。家乡的村镇、小城对于桂树更多的是对泥土般的亲切,似乎每个人的血液里都流动着这样的的芬芳。想想我们的老家,我们的亲戚,我们的朋友,总有一个院落是因为桂树而让我们心生依恋和真诚的喜爱。

工作过的几个环境都有桂树。中学那棵最大的桂树是从一个学生家里移植过来的。那年学校美化校园,想谋几棵桂树。四处联系,有好几个学生说家里有,但家长都舍不得(也是,谁舍得这好不容易长大了的桂树呢)。一个三阳的学生家长听说是学校需要,二话不说,找了一群邻居帮着挖树,夜色朦胧中又帮着把树抬到村口。看着那苍翠的枝叶,那遒劲有力的树根,它的主人一定从来不曾薄待过它。连夜我们把它栽进宿办楼前的花坛里。说实话,我一直隐隐担心,怕它思念自己的故地,怕它水土不服,每次学生浇水施肥,我都会请教老同志该给他用多少,我是怕我们自私的搬迁伤害了它。也许是因为我的虔诚,也许是因为搬迁距离不远,但我更相信是因为它像农家人一样不挑剔、不做作的性格,它葱葱绿绿的活了,而且第一年秋天居然就开了花,虽然花朵有些稀落,但那馥郁的香气一下子让校园温柔起来。第二年,它就旁若无人的独自盛开了,开的那样热烈。这香味让整个校园都弥漫着秋天的气息。后来又栽了几棵矮株的四季桂。虽然四季都可以见到那小小的、金色或白色的小花,但香味却远不及秋天盛开的浓烈。那是在冬天积淀,在春天酝酿,在夏天发酵以后的生命的怒放。那才是真正的绽放!

前年秋天,母亲胆结石手术当晚我几乎一夜没睡,白天又要赶往安康开会,清晨五点多我赶回家洗澡换衣服。医院的大门,一阵带着露珠的清香伴着中秋的晨风扑面而来,被药水、来苏水、病室里的混合气味熏得有些麻木的大脑一下子清醒了。河滨路没有行人,昏黄的路灯,哗哗的灞河水,还在沉睡中的小城,好像都距我很遥远,只有这桂花,用它那甜蜜的柔情包围着我,安慰着我。我贪婪的吮吸着这芬芳,用我的整个身心。一整天我的精神都很好,这应该感谢那一阵花香。

去年的秋雨太多了,连绵秋雨来之前,就隐隐闻到了桂花的清香,但是雨不识时务的来了,我的心不禁为这初绽的桂花担忧了,它们那刚绽开的明艳的笑容,刚吐露芳华的金黄的蕊,如何经的起这冷风冷雨?空气里的桂香稀薄了,消失了,我为这失去了香气的秋天懊恼了。盼着雨停,盼着天晴,盼着桂花的香气再度袭来。阳光迟迟不来,我想我的秋天是寂寞的了!十几天的连阴雨,花期应该是过了,我为那来不及盛开便枯萎的花儿怅惋不已。终于久违的阳光来了,仿佛和这阳光斗气似的,花一下子全开了,满树开上去金灿灿的,整个小城都弥漫着这醇厚动人的香气。

清晨看到一辆小车停在桂花树下,前挡风玻璃上一层落花,不知那司机是否忍心用雨刮器去刮掉,我到更希望他今天不要开车,就让这车在落花的温柔里静静地停上三五日。又或者用手帕、毛巾轻轻将落花拂拭下来,放在车里,算是对秋天的纪念吧。想想自己真是有些孩子气了。

故乡草树堆起来

何龙飞

秋收时节,谷草晒干后,故乡的草树次第堆起来。此草树,并非树,而是以树木为轴心或垫底堆成的草堆,专供耕牛冬季食用。父母跟其他乡亲一样,是堆草树的行家里手。

目睹干焦的谷草,想到牛儿的越冬美食,父母便开始堆草树。先得备好草料子。说干就干。父母挽起衣袖,蹲下身子,揪起一股谷草,扭成绳状,再以手掌为核心,连续揪谷草,由内向外,顺势挽成一圈一圈的锥状谷草。末了,将草绳尾扎紧。这样一来,草料子就挽成了。不断重复,草料子就足够了。接着,父母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捆谷草。只见父亲拿起草料子,轻轻一抖草绳尾,草料子就展开来,铺在地上。母亲操起扬杈,挑动谷草到草料子上。够了,则由父亲将草料子两头拉拢,系紧,一捆草便捆完。要不了多久,一捆捆谷草摆在了地坝边,像整装待发的士兵,听候父母的发落。

堆草树最有讲究了。底盘必须防潮湿,否则会烂谷草。父母谙得此理,格外注重草树底盘的处理。选好地坝边平整的地点后,父亲搬来石头作礅子,扛来松木或其他杂木搁在礅子上,呈井状或田状,让底盘透气、利水,便于储存谷草。见时机成熟,父亲站在草树底盘上,示意母亲提谷草来堆。母亲会意,赶忙递来一捆捆谷草,由父亲整齐地堆放在底盘上,并踩紧。约五、六层后,母亲拿来草料子,让父亲接在一起,把草树的斜角连起来。再间隔一层谷草后,又用草料子连斜角。如此反复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草树垮塌。这时,得考虑收缩草树的长宽了。父亲麻利地堆着谷草,逐渐减小草堆面积,最终形成屋脊状。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保护草树顶部。父亲把木梯子搭在草树上,上到梯步上,接过母亲递来的散谷草,盖在草树顶部两侧,就像给草树戴草帽或添织头发,一旦下雨,能有效地分流雨水,不至于草树被淋湿。做完这些,父母往往会长长地叹口气,为自己的得意作品与牛儿过冬有了着落而倍感欣慰。

还有一种堆草树的方式就简单些。父母找到一根树干或把木桩钉成十字架垂直立放后,便将苞谷秆横铺在树干或木桩底周围,使散谷草头朝树干或木桩方向,成圆形地一层层往上堆放,且每放两层谷草后要交错放一层,以便增大摩擦不会轻易掉落。快要封顶的时候,就慢慢收小堆放的直径,形成锥形。再在顶部披上一层塑胶,同样避免了谷草被淋湿、霉烂。

不管哪种方式,父母都准备充分,堆得认真,堆得默契,堆得大汗淋漓,堆得其乐融融。尤其是我和弟弟觉得好玩和稀奇,常到谷草上嬉戏、追逐,阻碍了堆草树的进程。原以为父母会责怪我们,可父母见我们天真无邪的模样,反而笑了,反复叮嘱我们注意安全。于是,在父母堆草树的过程中,我们玩疯了,直到瞌睡虫袭来或太累才罢休。那些欢声笑语也就交织在一起,纷纷扩散开来,回荡在空中,不能不令人惬意。

年复一年,父母没有停止过堆草树,只因为那些谷草需要妥善处理,那些牛儿需要解决冬季吃食的后顾之忧。渐渐长大的我们懂得了父母劳作的辛苦,会帮母亲拉、提谷草,力所能及地助父亲一臂之力,获得一阵阵夸赞,倍添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每每望见那些父母堆成的草树,我们便会沉思良久,决心学习父母的勤劳善良、坚毅与执着、草树的沉默是金、蓄势待发。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终于走出大山,到城里安家立业,对父母及草树感恩的情愫就越发浓烈了。然而,由于主客观原因,我们很少回故乡,自然很少见到父母堆草树了。可是,无论岁月如何流逝,地点如何变迁,我们都没有忘记父母堆草树的情形,总会挤时间回去重温儿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即便在外地,到了堆草树的时令,也会情不自禁地忆起父母堆草树的片段,在心底为父母及草树虔诚地祈祷,以慰藉日渐升腾的乡愁。

汉阴征文

凤堰中秋夜

杜韦慰

温一壶月光下酒

饮尽世间风雨沧桑

我们的先辈啊,大气磅礴

三千里江河,八百里秦川

都是你们的领地和疆场

清风吹着黄橙橙的田野

凤堰梯田,稻谷飘香

土地交给农民,稻谷交给镰刀

金秋的果实分外妖娆

在收割机的轰鸣中低吟浅唱

故乡的明月

伴着游子的脚步

踏遍山川河流

古梯田是一首不朽的诗篇

在岁月的长河里千古流芳

今夜,让我们举杯邀月

沉醉在稻花飘香的梯田里

让月光照亮我们的

诗和远方……

故乡的明月

跨过大巴山

穿越南江河

随中秋的清风

从遥远的唐诗宋词中走来

山顶是你、波光中有你

心里是你,眼中还是你

今夜,整个世界共一轮圆月亮

无声的思念

融入婆娑的月影

煮一壶白月光

斟一杯桂花酒

邀嫦娥吴刚

饮尽万古情愁

轻舒云袖,漫卷诗书

月色中挥舞着千年的寂寞

吟一曲不朽的经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谁的思念

在月光下肆意拉长

今夜,我醉在如水的月光中

我醉在思念的梦乡

安康日报副刊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
陕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ss/35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