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长胆结石?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代谢逐渐退化,胆汁内的各种成分比例发生变化,胆固醇比例的上升易导致在胆囊内的沉积,日积月累形成结石,这种现象特别多见于40岁以上的肥胖女性。
常年不吃早饭的人:肝脏经过一晚上工作,胆囊内已经充满了胆汁,如果早上不吃东西刺激胆囊排空,那么胆汁将继续留存在胆囊内,使胆汁浓度增加,这种条件下胆汁的某些成分就可能析出结晶,常年累月下来形成结石的风险较高。
一提起胆结石,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疼。
其实疼只是胆结石比较典型的症状,医学上叫胆绞痛,经常发生在饭后,右上腹出现剧痛。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进食后,尤其是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后,胆囊努力排出胆汁,但是结石卡在了胆囊开口的地方,造成胆囊内压力突然增加,引发疼痛。
胆结石还有很多其他的症状,比如肚子胀、说不清位置的轻度腹痛,还有各种道不明的肚子不舒服,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更明显。也有一些人的胆结石是真的没有任何症状,就是查体的时候发现的。
胆结石该怎么治?
如果症状比较明显,尤其是反复发生胆绞痛、胆囊炎的话,现在主流的意见是手术切除胆囊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现在一般的胆囊结石都能通过腹腔镜手术完成,创伤小,恢复快。
医院倡导做保留胆囊单独取石的手术,迎合了部分患者认为「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可或缺」的理念,但是这样复发几率会非常高。
为什么复发几率高呢?原因是,手术后胆囊内壁不再光滑,更容易形成结石,还得手术。而第二次再行手术的时候因为局部粘连瘢痕,很可能因此而丧失了腹腔镜治疗的机会,被迫开腹手术,得不偿失。
最新指南建议,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有以下几种情况时还是应该积极手术:
中老年胆囊结石患者;
病程长,胆囊结石病史在5年以上者;
胆囊结石患者B超提示胆囊有其他病变的患者;
胆囊结石直径大于1cm;
结石位置不好,容易堵塞胆管诱发更严重疾病的患者;
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者,建议在糖尿病控制良好时积极手术;
儿童胆囊结石;
有胆囊癌家族史的患者。
就算暂时不用手术,也不能不闻不问,建议每半年到一年复查一次B超;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免责声明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