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35岁母亲患白血病,8岁女儿捐髓

北京权威湿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10405/8814675.html

“妈妈给了我一条生命,让妈妈活下来,我觉得对我来说,很快乐。”

玹玹攥着小拳头,红着眼,忍着泪地说。

这个只有8岁的小女孩,压根不知道骨髓是什么,但听到骨髓能让妈妈巴丽丽起死回生,她想都没想地要把自己的骨髓献给妈妈。

只是在配型抽血之时,小女孩的脸变成一张白纸似的吓人。

到底发生了什么?

她能否把母亲从死神手上抢回来?

01轻生

年4月,玹玹出生在山东寿光一个普通的家庭。

女儿出生的这一天,刚好是巴丽丽的生日。

很多人都说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但对巴丽丽而言,这是她收到的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她觉得上天再一次眷恋她。

玹玹的到来,成为一家人手心上的宝,他们幸福快乐地度过了八个春和秋。

(玹玹)

年,医院检查,被确诊患上“急性髓性白血病”。

通过化疗,病情得到控制,一家人正为这事情松一口气的时候,命运给巴丽丽开了一个大玩笑。

不足一年的时间,巴丽丽的病情再度复发,唯一能让巴丽丽活下来的办法是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举目四望,从身边的亲戚朋友到中华骨髓库,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供者。

巴丽丽很清楚,治疗这样的“绝症”,每天都在烧钱,疗效难以把控,对家人就是劳命伤财。

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将不富裕的家庭拖入困苦的泥泞。

脑子里出现极端的想法:轻轻地离去,告别这个世界。

(巴丽丽)

家人没有巴丽丽那样悲观。

丈夫肖伟发现妻子失联,带着女儿,还约上一大伙的亲朋戚友,苦苦找寻了2个小时,终于找到巴丽丽。

她再次开机时,第一时间传来女儿玹玹的声音:

“我需要妈咪,我们全家人都需要你。如果我们家没有你,那怎么还像一个家呢?所以,妈妈,你快回来吧!”

玹玹的话,使她忆起一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激起她对女儿炽热的爱。

她仰天长啸,自己怎么可以轻易地抛下女儿离家而去?

曾经,她天天祈求再来一个女儿!

(巴丽丽和小时候的玹玹)

02心结

20岁那年,年轻的巴丽丽生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婴。

让处在奋斗阶段的新建小家庭蓬勃生辉。

她和丈夫起早摸黑,努力工作,希望为女儿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年的腊月二十四,正是迎接新春的喜庆时刻。

巴丽丽接到一个电话,里头的一字一句,让她失魂落魄:

“医院,你的爱人和孩子出车祸了,都在抢救!”

医院,寸步不离地守在ICU门口,不断地祈祷丈夫和孩子化险为夷,平安过渡。

可10天后,受伤过重,仅有6岁的女儿依然被死神无情带走。

她看着怀里的小人儿逐渐变冷的身体,内心瞬间崩溃,她接受不了女儿这么小的年纪就离她而去的事实。

从此,她心里刻下一道挥之不去的伤痕。

(肖伟和大女儿合照)

每当看到玹玹,听到玹玹说话,巴丽丽会因为心中对女儿爱的执念而变得理性。

她不要轻生,只想用有限的生命来陪伴这个在大女儿走后的第十年出生的小女儿玹玹。

毕竟医生已告知,她的病十分紧急,若再不能找到合适的骨髓,四个月的时间就是巴丽丽生命的大限。

她也明白医生的意思,当所有人的骨髓都不匹配,就只有直系亲属才能给她最后一线希望。

年迈的父母已经60多岁,为她的病愁白了发,捐髓的难熬是老人家难以经受的痛苦,巴丽丽绝对不会将父母作为考虑的对象。

女儿则是她的掌上明珠,只有1.3米的身高,体重不足60斤,那么小的孩子才刚刚生长发育,就要被赋予救人的重任,给斤的大人献骨髓,不仅对孩子的身体有沉重的负担,要是引导不好,压力承受不住,很容易产生生理障碍。

这是医生对巴丽丽和肖伟非常清晰的提醒。他希望夫妻俩再想办法找到一个年轻的成年人替代玹玹。

理想是真情实意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踏破铁鞋都没寻得一个合适的配型,女儿的骨髓变成唯一的生存途径。

在巴丽丽的心里,这不是单纯的向左向右走,是关乎自己的生死与女儿健康的心身。

她选择了后者,不愿意看到玹玹躺在手术台上的痛苦。

于是她一改以前悲伤的愁绪,牵着女儿的手一起逛街。

在玹玹不留意之时,一把背上女儿走了很长一段路。

不论玹玹焦急地要巴丽丽放下自己,怕妈妈累着。

但巴丽丽仍然我行我素,她要抓紧时间好好感受像玹玹小时候,母女间的那种无暇的快乐。

她不再想那遥不可知的未来,只要陶醉在幸福的当下。

03坚强与脆弱

玹玹知道妈妈生病,巴丽丽却一直告诉女儿,自己的病不严重。

直到病情复发,不得不远赴北京治疗,从没离开过母亲的玹玹,为了妈妈,陪着巴丽丽一同来到北京。

玹玹那时才知道,妈妈患的病叫白血病,是一种很恶劣的病。

她还悄悄地从大人们的说话中听到,只有自己的骨髓才能救妈妈。

她不知道骨髓是什么。

巴丽丽告诉她,骨髓就是骨头里的髓。

玹玹搂着巴丽丽的脖子说:

“抽一点骨髓应该不会很疼。不管是骨头的髓,还是骨头里的液体,就算是骨头里的骨头,我也答应。”

巴丽丽没有点头,她不肯让女儿冒这个险。

聪明的玹玹没有放弃说服母亲,她也坚持自己的观点:妈妈不让玹玹要妈妈,那才是真正的残忍。

玹玹对母亲的感情如一块清澈透亮的碧玉,没有半点的瑕疵。

就如丈夫说的:不让女儿救你,女儿会变成没妈的孩子。当她长大后,她会后悔自己没有拯救妈妈。

巴丽丽心底的那根弦被拨动,终于松了口,愿意让玹玹给自己配型。

一心只为给女儿保存一个完整的家。

要给妈妈献骨髓,玹玹要做一系列的检查。

首先要用比普通针粗很多的针头,抽取足够多的血液,用于各类必要的化验。

从小见到白掛大夫都害怕的玹玹,独自进入抽血室后,看到医生那根粗大的针头正准备扎入自己的手上。

玹玹十分害怕,她可怜巴巴地询问医生,能不能换一根小点的针。

医生说换针头就不能采血了。

听到自己的血无法采出来,她立即变安静,除了针头扎进去“哼”了两声,全过程一声不吭。

不是因为玹玹不再紧张不再害怕,而是她晕了过去。

肖伟把女儿抱出来的时候,玹玹的脸像一张白张,毫无血色。

对于整个移植方案,抽血相对只是一个小环节。

玹玹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在移植前最大的考验:骨穿。

医生要从玹玹的骨髓穿刺,从她的胸骨抽取一些骨髓进行化验。

这项连成年人都害怕的检查,玹玹必须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完成。

意味着玹玹全场要靠强大的精神力量生生地挺过来。

在这个看似快速又漫长的过程中,玹玹显得格外安静,咬着牙,皱着眉,始终没有流下一滴泪。

她被抱出抽髓室时,一脸是汗,却笑对着母亲说:

“妈妈,一点都不疼。”

当巴丽丽上洗手间,她有机会与爸爸独处时,及独自站在窗口遥望天空的时候,玹玹才会轻轻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其实做骨穿,很疼!

她之所以要掩饰手术的疼痛,要撒下善意的谎言,只求妈妈不要担心,她说:如果我哭了,妈妈会哭得更伤心。

8岁的娃儿只是一个脱离幼儿园一年的学生,碰到粗针头,遇上可怕的骨穿,她内心恐惧,那种害怕的脆弱是小孩子与生俱来。

但是母亲的爱,不得不让她坚强起来。

所以在全面检查后,她举了举无力的小手,对姥姥感谢玹玹救她女儿的举动时,玹玹豪气地说:

“不客气,妈妈也是我的妈妈!”

她又趁着回老家补功课的日子,认真吃饭。规定自己要多吃鸡蛋,瘦肉,排骨,牛奶。

只有补充足够的营养,肉类,才能制造更多的血,为妈妈所用。

04移植前奏

进行移植手术前,巴丽丽必须再做一次全身检查。如果顺利的话,她将于一周内进行骨髓移植。

就在巴丽丽信心满满地迎接即将到来的进仓挑战时,检查结果显示,巴丽丽患有很严重的胆囊炎和胆结石。

这种充满型的胆结石,如果不先做胆囊切除,冒险地进行骨髓移植,结石很容易掉落到胆管,引起梗阻性黄疸,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如果做切除手术,将会耽误巴丽丽的移植进仓时间。

巴丽丽的抉择进入两难的境地。

对于一个病情恶化的白血病人来说,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而且是以周来计算。

再拖延下去,她不知道自己哪一刻哪一秒倒下就不能再起来。

可是女儿的骨髓不能白付出。

再三衡量后,她选择先做胆囊切除手术,配合着医生将90%的胆囊切掉。

检查的一波三折,使巴丽丽不禁担忧起来,胆囊切除后,会否再现其他问题?

加上麻药退后的疼痛,更让她寝食难安。

她靠着意志力,丈夫的抚慰,和女儿不断的鼓励,挺过了这段难熬的时间,盼来一丝的希翼。

检查结果出来:玹玹的配型属于半相合。巴丽丽可以借助女儿的骨髓博取活下来的最后希望。

同时也意味着移植手术的难度高,增加排异的风险。

知道前路难行,巴丽丽趁着胆囊手术后的几天出院时间,带着女儿拍下进仓前最后一张带短发的亲昵照片。

她有一个重要决定:剃掉头发,告别从前,展望未来。

不管未来是好是坏,她也甘愿接受。

05最后一仗

年3月27日,玹玹给巴丽丽甜甜一吻,把小拳头向胸前用力一握,大声地对母亲说:

“妈妈,加油!”

巴丽丽带着所有人的祝福,进入了无菌仓。

通过对异常细胞的清除,她体内的白细胞同时归零,完全没有抵抗力。

10天后,她终于闯过这个骇耳听闻的预处理“亚致死”,她的身体如同白纸一样的纯净,此时的她,可以接受女儿的骨髓血。

玹玹换好手术服,她知道这天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

她必须坚持到最后,妈妈才有机会生存下来。

躺在手术床上,她的小嘴不断地鼓励着母亲,也鼓励着自己:

“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好起来的,因为你有我健康的骨髓。”

这是玹玹第一次入手术室,医生要从玹玹的髂骨中,抽取毫升骨髓血,过程中只能进行局部麻醉。

麻药的过敏和采集过程出现失血,则是玹玹有可能面临的风险。

因此,在注射麻药的时候,医生十分谨慎,剂量过大,会影响呼吸系统。

他们对玹玹做了一个精细化的管理,保持孩子呼吸的正常功能下,在局部注射一些麻药减少穿刺的痛苦。

还给趴在手术床上的玹玹安排一个手机播放的动画片,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只是两根粗大的采集器插进玹玹的身体产生的疼痛,远远超过麻药的止痛效果。

痛得她没了看动画的兴致,偏着头,锁紧着眉,咬紧唇“嗯”了几声,脑里响起母亲进仓前的话:

“玹玹,我的宝宝,妈妈进的时候,要抽你的血。抽血的时候,你会很难受,我知道你说过你很坚强,妈妈真的感谢你,感谢玹玹给妈妈第二次生命。”

一个多小时后,手术总算成功了。

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说玹玹很勇敢,中途没有掉过一滴泪,动也没动,彻底感动了他们。

当手术室外的肖伟接过病床时,玹玹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忍不住地从眼角掉下来。

“爸爸,我想回家。”

肖伟帮玹玹擦眼泪的瞬间,心紧紧地揪着。

孩子的话很真实,特别是她经历了超出自己想象的疼痛,她想自己的家,那个带给她生命,幸福的家。

那里有爸爸妈妈,姥姥姥爷,没有手术,没有痛楚,一家人健健康康,开开心心,那是她想念又想要的永久愿望。

如今她能为妈妈走到最后一步已经很不容易。

正因她选择用瘦弱的身躯和强大的精神,义无反顾地将挽救妈妈生命的干细胞,带到母亲的身体内生根发芽。

巴丽丽的白细胞才能从0涨到0.4,再由0.4增长到1.8,3.2......

可以说,玹玹陪妈妈奋勇向前杀退病魔的这一仗打得相当漂亮,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年,记者再次到访巴丽丽一家,发现她的身体恢复不错,已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还准备开一家婚庆公司。

玹玹也读上初中,戴上眼镜,斯文的外表,让她退却小时候的童真,多了几分沉实与稳重。

提及当年捐髓救母之事,炫炫依旧保持初衷:

“给妈妈捐骨髓这事情,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换了其他人也会去做。”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

母亲给女儿一条生命,8年后,女儿还她一场新生。

玹玹用实际行动,将母亲从绝望的边缘带回自己身边。

不厌其烦,一遍一遍地鼓励母亲勇敢面对困难,战胜病魔。

将自己从家人,变成与母亲携手同进的战友。

把对母爱的感恩与反哺,用赤诚之心诠释得淋漓尽致。

这是做人之根本,中华儿女该有的品德。

希望有更多像炫炫一样,懂感恩,知回报,识孝道之人,出现在中华大地上,把“百善孝为先”的美德传承出去,让天下父母晚年无忧,家庭幸福,社会和谐。

(巴丽丽一家三口)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wh/1019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