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是如何形成的

胆囊结石是世界行常见病,而且发病率逐年增高。那么胆囊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⒈“成石性胆汁”形成,“成石性胆汁”是Smiall和Admirand提出,他们应用物理、化学的互相平衡理论,将胆盐、卵磷脂和胆固醇三者的关系用一等边三角形表示,并通过模拟胆汁实验,在这个等边三角形内找到了胆汁胆固醇以“微胶粒”形式溶解的区域,在此区域内,胆汁中的“微胶粒”不足以使胆固醇全部溶解,胆汁呈过饱和状态,从而析出胆固醇结晶,即所谓“成石性胆汁”的区域。但研究表明:多数正常人胆囊胆汁为过饱和,而且肝胆汁的过饱和程度远比胆囊胆汁高,但并不形成胆固醇结石,并提出胆固醇过饱和指数并不能区分正常人和胆固醇结石患者的胆汁了,研究也提出“成石性胆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②胆汁中成核因子异常。

⒉促成核因子的存在,胆汁中胆固醇溶解转运的另形式-“泡”,即胆汁中有50~nm大小的颗粒结构,是单层的脂质“泡”结构,而且测出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和卵磷脂,不含胆汁酸盐。在胆固醇低程度的过饱和情况下由其他非脂类成分的固相物质引发溶解状态下的胆固醇自行析出形成结晶,在其形成过程中受成核因子的影响,按成核因子对成核的影响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抗成核因子,可延缓成核过程的发生;另一种是促成核因子,可促进成核过程的发生。在正常情况下,胆囊胆汁中存在促/抗成核因子,并且两种因子力量相对平衡,在胆固醇结石的情况下,促成核的力量增加,使促/抗成核力量平衡破坏,则迅速发生成核过程,研究已证明:胆囊胆汁中的糖蛋白有明显缩短胆汁的成核时间的作用,同时还发现胆囊黏蛋白和钙也有明显的促进成核作用。

⒊胆囊功能的异常:

①胆囊黏膜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胆囊黏膜可吸收水、电解质和有机物,同时分泌黏液。如果胆囊黏膜:A.黏膜对水、电解质的吸收增加,从而提高了胆固醇的“微胶粒”溶解度,同时减少了磷脂胆固醇“泡”的稳定性,从而促使胆固醇成核;B.胆固醇结石的核心常含有钙,正常胆囊黏膜能吸收50%的胆汁钙,从而降低胆汁游离钙的浓度,而且胆囊黏膜还分泌氢离子以酸化胆汁,增加游离钙的溶解度,当黏膜吸收和分泌功能改变,可使胆汁中钙过饱和,产生钙盐沉淀;C.胆囊黏膜分泌过量的黏蛋白。

②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增加了胆汁在胆囊内滞留时间,就提供了形成胆固醇单水结晶的机会,在完全胃肠外营养的患者,胆囊、糖尿病患者,妊娠和使用生长抑素者其结石的形成均与胆囊排空减弱有关。

③胆汁淤积和胆泥形成,由于胆囊收缩和排空胆汁的运动减弱,其结果使胆汁淤积在胆囊内胆固醇“泡”转化为胆固醇单水结晶,与胆红素钙离子黏蛋白组成胆泥。多数胆泥会消失,约15%胆泥继续发展为胆石。

胆囊收缩示意图

总之,胆囊结石的形成虽很复杂,尚不完全清楚,但目前认为需要三个重要条件:

①胆囊功能异常,减少了磷脂胆固醇“泡”的稳定性。②胆汁中促/抗成核因子失衡,促成核因子形成优势。③“成石性胆汁”形成,胆汁胆固醇过饱和。

  

赞赏

长按







































卡泊三醇价格大概是多少
治疗白癜风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wh/17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