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有好友咨询关于胆结石的问题,正好,我最近也在思考一些关于肝胆的问题,所以今天来说说关于胆结石的话题。
就目前而言,一旦胆结石持续并可能带来其他疾病时,首先就会建议做胆囊切除手术,这也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我多说一句,今天我们不讨论西医方面的知识,我还是想说一点关于中医的问题,大家觉得有什么见解也可以留言,我们一起来学习提高。
中医说,胆汁为肝之余气所生。用西医解释一下,胆汁就是肝脏分泌的。简单说就是这样。我们换个思路,胆结石,这个所谓的“结石”是一个有形的东西,属于中医的“实”。在中医里面,“实”的东西其实是比较难以治疗的。你看,胆结石,肾结石,甲状腺结节,子宫肌瘤,甚至肿瘤,都是属于一种“实”的病理状态。实就是阴。中医里面,阳病易治,阴病难治。气病易治,血病难疗。随着临床深入后,逐渐体会到师父张震老的“气机”理论的威力,体会到师父果然是高明,的确是抓住了一些本质性的东西。你治疗一个病,如果你把病从气治到血了,说明你没有治对,反之,如果你从血病治到了气病,说明疾病向好的方向发展了,是好转的。回到我们的正题,胆结石,是一种“实”的状态,这个时候中医来治疗,的确是不太好治的。那西医外科那里,一刀下去,问题就解决了。那选择中医西医呢?我的看法是,中医可能在没有患胆结石之前来干预会更好些,西医对比较严重的胆结石状态,那就得手术了。可是我在想一个问题,在古人那个时代,假如胆结石很严重,没有手术的治疗方法,怎么办,有针灸,有中药,能稳住病情吗?我觉得一半对一半。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那今天我们这些搞中医的,能用中医治好的那一半,我们可没有好好继承,治不好的那一半,今天我们有西医了,可以用西医的方法治疗。大家会观察到一个现象,做了胆囊切除的人,很多时候会出现心悸心慌,睡眠差,等等症状,这是为什么?中医说,胆主决断。胆气不足的时候,木不能生火,心气就容易不足,这个时候就容易出现心的症状,上面说的心悸心慌,这些。这样你就知道,假如你做了胆囊切除,出现上面的症状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了。
那可能大家更关心,如何才能少得胆结石。的确是,这也是我在思考的一个方面。胆结石属于中医“胁痛病”,主要有这样一些病因:肝气不舒,过食肥甘厚味,药源因素。第一,肝气不舒。多见于敏感多疑性格的人,遇到事情怀疑这怀疑那的,这种体质的人,容易造成肝气郁结,气郁则形成结石。过食肥甘厚味,经常大鱼大肉,容易形成脾胃积热,脾胃的气机就容易瘀滞,肝的疏泄功能,其中有一个功能就是疏泄脾胃的气机,用今天的话来说,肝的分泌受到影响了,就容易形成结石。这里面其实还有一点,肝分泌胆汁是有时间规律的,胆结石也好发在吃夜宵的人身上。人夜卧则血归肝,肝血充足,才能正常升发肝气。肝血不足的时候,肝气就容易瘀滞,肝气瘀滞,就容易形成结石。还有一个因素,是今天比较多见的,就是药源因素。我们今天吃的药可谓比古人多得多。药物会引起肝气升发障碍,也容易导致胆汁淤积,造成胆结石。
突然想到《黄帝内经》里说的一句话,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胆结石的发生,和饮食关系最为密切。但凡阴的病,都和饮食有密切关系。
最后插个题外话,大家有没有觉得谷雨过后,有一部分人会觉得乏力,气短,好像胸闷的感觉,整个人很疲乏,天气开始热了,可是天气热了为什么就会出现这种症状呢?《黄帝内经》说,天食人以五气。古人这个节气实在是很了不起,谷雨这个节气很有意思,谷雨,顾名思义,这个雨就是为“谷”而下的。我现在喜欢研究传统文化,研究中医,越发觉得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起大陆中医李阳波(此人堪称大陆中医之中深谙中医精髓之人)说的一段话,搞中医,如果不能“天人相应”,如果不能阐释清楚人体与宇宙之间的这种微妙的生理病理关系,那很难说弄通中医之理。我们现在天天说“天人相应”,到底怎么“相应”,没有人能阐释清楚,这是中医之痛。
(感悟细腻柔美的传统文化,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医之美,杨昆蓉医生一直以来致力于传播中医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文化,走近中医之美!)
温馨提示:
点击下方招聘主管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