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走进铜仁市碧江区老麻塘村,遍地金黄。山山岭岭稻谷梯田蔚为壮观,农业园区蔬果飘香,一幅幅斑斓多彩的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碧江区滑石乡深入实施民心党建工程,坚持以基层党建引领,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按照“组织强村、产业旺村、文化兴村、生态美村”的思路,全面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发展之路。
党建强村筑牢基层堡垒
党建强村、育才兴村,才能产业富民。碧江区滑石乡新寨村亩黄精种植基地内,村民敖行进正忙着翻土。他说:“支部强了,带领我们发展产业,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而过去,滑石乡新寨村两委组织群众底气不足、服务群众腰板不硬、号召群众说话不灵,导致村级落后。
为了强化党组织建设,去年,滑石乡以换届为契机,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1个、换届工作指导组5个,党员沈龙以全票通过担任新寨村支部书记。
选出好干部,还要育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为此,滑石乡依托理论中心组、“三会一课”“学习强国”“智慧党建平台”、乡党校等平台和载体,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党的理论、党内法规、党建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新寨村支部书记沈龙说,有“理论+实践”跟岗实训,开展工作信心更足了。
同时,为优化村级干部队伍。该乡扎实推进乡人才工作站建设,坚持“党建+”工作模式,选派到村任职大学生9名、第一书记2名、驻村干部5名到村开展工作,新发展党员10名,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
闻鼙鼓而思良将。滑石乡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等目标任务,选优配强“领头雁”,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截至目前,该乡选举出31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完成对30名现任村干部的任期考核,行政村(社区)“一肩挑”5人,“两委”干部高中(中专)以上学历26人,占比为83.87%,大专及以上学历15人,占比为48.38%,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37岁,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37岁,换届后村(社区)“两委”干部年龄、学历实现“一升一降”,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今年,新寨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以“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该村40人次就业增收。村民敖行进作为受益人之一,每年仅在黄精基地务工收入就有00余元。
当前,新寨村实现户均年增收1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实现“零”的突破。新寨村的变化不只是发展产业带来的“真金白银”,更是筑牢基层堡垒带给老百姓发展的信心。
支部引领实现强村富民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走进滑石乡老麻塘村“白水贡米”基地,种植大户龙启发说:“由支部成立合作社,引领全村‘贡米’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收益越来越好。”
以往,白水大米零散发展,不成规模,种稻效益不佳,群众纷纷外出务工,导致大量田土撂荒。
为此,滑石乡党委充分发挥党组织“主心骨”作用,成立滑石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联社,并由老麻塘村支部书记杨坤担任法人,由“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实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对外宣传、统一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以基地带动农户,发展壮大“白水贡米”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生产方式提升了白水贡米的品质。
去年滑石乡白水大米产量约0万斤,产值达万元,亩产值达元以上。白水贡米品牌越发响亮,龙启发也萌生了回乡种稻的念头。今年龙启发流转50亩稻田,收入可达20余万元。
通过产业党委的引领,滑石乡还发展冷凉蔬菜、精品水果、肉鸽养殖等产业,还打造了牛王城、白水农庄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如今,该乡村集体经济已突破万元,农村人居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万元。
从“单兵作战”到“联动共赢”,党委组织围绕产业转、党员跟着产业走、干部盯着产业干,把党组织优势融入产业优势中,帮助群众实现了市场收益最大化。
近年来,碧江区滑石乡通过“党建引领、村社合一”组织形式,采取“产业联合党委+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农户”的模式,有序推进合作社规范建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1个,20万元以上的3个,15万元的以上的1个,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获市级龙头企业称号。
文化兴村乡村振兴步履铿锵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明乡风的滋养,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之魂。走进滑石乡白水村,青石步道纵横交错,排污工程绕村而过,基础设施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唐毅说:“如今,村子越来越美,滥办酒席的陋习也得以遏制,日子越过越舒心了。”
过去,白水村一些村民巧立名目滥办酒席敛财,镇村干部虽多次监督打击,但效果不佳。
为此,该乡通过整治问题“立”规。组织专门力量整治环境卫生、滥办酒席、乱搭乱建,充分利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对全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有效遏止不正之风。
为了塑造良好的乡风文明,该乡通过强化党员示范带动,通过调整、修订“村规民约”,开展“最佳卫生户、最孝敬户、最和睦户、通过小康示范户”评比,有效激发了村民美化环境的热情,进一步推乡风文明建设。
让家训“上墙”,给家风“塑形”,碧江区滑石乡将家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民心党建作用,将家风家训与乡村文化互融互通,将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加强引领、凝聚群众,让家风文明成为滋养一方水土的精神力量。
碧江区滑石乡坚持在乡风上“绘图”,以村庄规划布局为引领,发展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形成协同发展、极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格局,围绕土地租金、利益联结、带动就业等方面,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更美、产业更旺、群众更富。如今,滑石乡正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为奋力开创“五区一中心”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煜妤
编辑江佳佳
二审杨聪
三审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