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病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胆结石,又常被称作胆石症。它是指胆囊、肝脏、胆总管等部位发生了结石。根据发生结石的部位,胆石病常常可分为胆囊结石病、胆总管结石病、肝胆管结石病或者上述多部位同时并发。胆流瘀滞、细菌侵袭及胆汁化学性质的改变,是胆石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胆石可分为三类:胆色素及混合结石多发生于胆管,胆固醇结石多发生在胆囊。
胆石病与中医学中的“黄疸”、“胁痛”等病证相近,多由于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或酒食不节、劳倦内伤导致肝胆湿热。是由寒湿阻遏、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等所致。
成功真实案例之一
王某某,女,80岁高龄,居住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近来经常腹痛、寒战、高热及黄疸,疼痛难忍。医院诊断为胆石症,医生建议她考虑手术治疗,当天开了一些西药,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明显。因为年龄大,老人怕动刀子,内心惧怕并拒绝手术,想寻求一个不做手术就能治好自己病症的方法。在家人的四处打听下得知,金陵名中医汤郁毕先生擅长治疗疑难杂症,经过他手治好的此类患者不计其数,而且见效快,无痛苦,能彻底根治。
老人得知这个消息,虽然疼痛但还是开心的不得了,心想自己的救星找到了,第二天就来医院。家人搀扶老人进入诊室时,她满头大汗,手捂住右肋部,疼痛难忍,而且面色发黄,十分痛苦。汤医生仔细询问了病情,为其诊脉后认为她的病是由肝胆湿热,肝气郁结所致。
汤医生告诉老人治疗此病并不难,只需应用舒肝理气,清利湿热之法即可。随后下复方中草药七副,患者遵照汤医生的嘱咐服用,当她再次来汤医生诊室复诊时,高兴地告诉汤医生,自己大便时排出数十粒绿豆大小的结石,而且右肋胀痛消失了。
老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病就这样好了,医院做了B超,报告结果告诉她之前的结石全消失不见了,而之前的面黄也消失了,面色恢复了正常。她从没想到中医治疗没有经历痛苦自己的病就好了,一个耋髦之年的老人,从此成为了真正的中医迷。
汤医生告诉大家:
中医认为,胆是“中清之腑”,与肝相表里,输胆汁而不传化水谷和糟粕。它的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精神因素、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如过食油腻都可导致胆腑气血郁积、湿热瘀结,影响胆的“中清”和“通降”。胆气不通则痛,胆汁逆溢肌肤而发黄,湿热内蕴、炼液成石。因此,平素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热内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
哪些人容易患胆结石症呢?
1、以中老年人居多
患胆石症者,以中老年人居多,女性是男性的两倍。由于中老年人运动逐渐减少,体内多种毒素在逐渐增加,身体基础代谢平均以每年0.5%的速度下降,控制胆道系统排出胆汁的神经功能也日趋衰退,胆囊,胆管的收缩力已大大减弱,容易造成胆汁淤滞,致使胆固醇或胆色素等成份淤积形成结石,这是主要原因。
其次,中老年人体型发胖,体内脂肪代谢紊乱,造成胆汁内促成结石形成的物质(主要是胆固醇和胆色素)增加,尤其是女性,故而中年妇女是胆石症的高危人群。此外,在青年时期患过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疾病,细菌,蛔虫感染后留下的菌体,虫卵,死虫残体等,到了中年,均可作为结石的核心加快结石的增大。
、高脂饮食者
由于过量食用脂肪类食物,使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醇含量增加发生沉淀,形成结石。
3、嗜甜食者
经常吃甜食,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合成与积累也会增加,造成了胆汁内胆固醇大量增加,容易导致胆结石的生成和增多。
4、经常不吃早餐者
由于空腹时间长,胆汁长期贮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水分重吸收增加,胆汁过度浓缩,体内毒素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会逐渐形成或增大、增多结石。
5、长期素食者
结石的形成固然与脂肪过多,胆固醇过高有关,但更主要的取决于胆固醇的溶解度。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盐,卵磷脂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胆汁中,当体内毒素增加,致使这一比例失调时,也会形成胆结石。一些素食者摄入卵磷脂不足,素食中过多的纤维素妨碍了胆汁酸的重吸收,使胆汁中的胆盐浓度下降。卵磷脂与胆盐不足,导致比例失调,造成了结石的形成。
6、肝炎病人
肝炎病毒会引起肝细胞的变性,不能产生健康的胆汁。也是造成结石生成的因素。
7、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消化功能,胆囊,胆道的收缩功能相应减弱,引起了胆汁流出变缓,造成了胆汁滞留淤积和浓缩而析出沉淀,从而引起结石的生成。
8、肥胖的人
如果在减肥后,又恢复了原状,也是诱发胆石症的高危因素。
9、体内毒素大量增多不能排出的人
除上述因素外,胆结石的生成与遗传,吸烟,酗酒,服用麻醉品也有密切的关系。
胆石症如何预防呢?
1、首先应预防胆石症的发生。我们应该知道,胆囊结石的形成是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有关,因此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控制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
、在日常生活中,饮食结构合理安排,少吃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优质蛋白。对于特殊女性生理期,比如妊娠期的妇女朋友,更应引起警惕避免过多脂肪的摄入,平时增加锻炼活动。
3、还有一些疾病与胆囊结石有关,比如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预防蛔虫病,要注意及早手术治疗等,以预防发生肝内胆管结石。
胆石病自疗要点1.宜平卧或向右侧睡,如左侧睡时胆囊口朝下方,结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从胆囊落入胆囊颈部而发生嵌顿,引起胆绞痛发作。
.平时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等,以减少胆囊素的释放。发作期忌食油腻与辛辣之食品,饮食以少吃多餐为宜。
3.忌饮酒,少吃糖。
4.常吃能抑制胆结石的食物,如生姜、青菜头、菠菜、春笋、洋葱、番茄、莲花白、四季豆、大青椒、玉米、南瓜、白萝卜、藕等。
5.常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有黄绿色的蔬菜、西红柿、胡萝卜、玉米等。
6.要重视早餐。不进早餐,胆汁分泌减少,胆酸含量降低,与胆固醇的比例失调而易形成胆固醇结石。
7.既不要劳累过度,也要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以减少胆汁淤滞而加重病情。
8.保持情志的舒畅,使胆汁分泌正常,不易淤滞。
9.发胖者要注意减肥。
10.保持大便通畅,可多吃一些粗纤维食物。
11.进餐后不宜立即睡眠或久坐不起,可以散步或轻轻按揉右上腹部,促使胆汁的分泌与流畅。
1.在蛔虫症高发区或蛔虫患者应重视预防并积极驱虫。有资料表明,胆石之中心70%是由蛔虫卵或蛔虫残体组成。
中医与胆石症
胆石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它具有多发性、难愈性的特点。常规的手术治疗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严重时患者会出现剑突下烧心样疼痛,呕吐胆汁和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的症状。因此,研究如何有效防治胆石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占有较大优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医治疗胆石症无痛苦,无副作用,值得基层临床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