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78岁,女。6年前以发热、疝痛、呕吐等为先导,发生胆石症。当时服氯霉素使症状消退,其后偶尔有心窝部痛、呕吐,经X线检查,因有胆石故未作胆囊造影,但消化道未见异常;又因年老、且有支气管哮喘等痼疾,难于作手术,故请矢数道明氏指教本病的汉方疗法。
答:对于胆石症应用何种汉方处方,要根据病例的体质倾向、其他自觉症状而定;即根据“证”来选用不同处方。这里仅将代表性处方列举供参考。
(1)大柴胡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适用本方者的体质倾向为:体力较充实、筋肉质或肥胖型体质,可查出汉方所谓的胸胁苦满腹证,即季肋下尤其是右侧季肋下,相当于肝及胆囊部位处发硬、紧张,有抵抗压痛。患者自觉心窝部及右季肋下疼痛、苦闷、恶心、呕吐、肩凝、右侧背酸痛等症状。
伴有轻度黄疸及微热者亦可用。黄疸若很明显,可加茵陈、山栀子各2g;有便秘时加大黄1~2g。服用后,其他自觉症状可能较快地好转,结石若不很大,则有可能促使排出,并顺利地获得治愈,这样的症例很多。若结石较大、数量又多或形状不规则,则排石有一定困难;但若自觉症状有所好转,则可长期服药,以观后效。
处方:柴胡6g,半夏4g,黄芩、芍药、大枣各3g,枳实、干生姜各1g。
(2)柴胡桂枝汤(《伤寒论》、《金匮要略》)
本方适用者的体质与大柴胡汤证比较、稍呈虚弱倾向,肌肉紧张度不太显著;胸胁苦满程度也较轻。胸部不如前者充实,大多无便秘倾向,但若有便秘倾向时,可加大黄0.5~1g。
处方:柴胡5g,半夏4g,桂枝2.5g,黄芩、人参、芍药、大枣、甘草各2g,干生姜1g。
(3)良枳汤(《疗治大概》)
本方适用者的体质,与前2方相比,更偏于虚弱;老年人、平素胃肠衰弱者或长期疾病缠身、体力减弱者患胆石症时,可用本方。患者反复出现疼痛发作、有时恶心、胆囊部有抵抗压痛,但腹部全体呈软弱状态,弛缓而不紧张时,用本方为宜。
处方:茯苓5g,半夏5g,桂枝3g,大枣3g,甘草1.5g,枳实1.5g,良姜0.7g。
结石较小者,随同自觉症状好转,有时可逐渐排出,但结石达到一定大小、为数又多,或症状剧烈、发作频繁、有感染或穿孔危险时,则应早日手术治疗。
(4)并用针灸
服药同时并用针灸治疗,可缩短病程、促使结石排出。今年9月在东北地区临床兽医学会上,有人报告过例数较多的牛尿路结石用灸法治疗后,顺利排出的治验例。
从上述汉方处方适用目标看提问者的症例时,患者为高龄妇女、有哮喘痼疾、本人不愿手术,体力似比较衰弱,故而首先可试用(3)处方,若不见效再改用(2)处方,比较妥当。另外,虽有结石但无疼痛,也无明显自觉症状者,似乎无须勉强服药。若体格健壮、体力充实而有胸胁苦满者,可长期服大柴胡汤;但仅靠此方,大多不能期望将大块结石化掉或排出。此时若并用针灸,则希望多少大一些。
(5)中国关于胆石症中医疗法的文献资料
年《中医杂志》第11期及年第1期中发表的文章指出,采自四川省的樱草科过路黄(俗名大金钱草)全草,早在清代(年左右)就发现对胆石症有显效,现在经实际应用进一步证实了它的有效性。但问题在于用量太大,每日要用g煎汤,需连续服用2~8个月方能见效。文章指出临床试用证实,金钱草能消除胆石症自觉症状及黄疸等;动物实验也表明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行的《新编中医学概要》中有关胆石症部分指出,应用以金钱草为主药的处方,对4种病型中的气郁型、即单纯性胆囊炎相当有效;但其他3型,即并发感染、化脓性及穿孔性患者则仍有手术必要。
其后,医院中组成了许多研究组,进行了临床研究。年《中华医学杂志》第2期发表了“胆结石症、胆道结石症总攻击疗法的实验观察”论文,介绍了遵义医学院急腹症研究组新研制出以金钱草为主药的中医“化石汤”处方。在服用化石汤的同时又与针刺、西药硫酸镁、稀盐酸、吗啡、亚硝酸异戊酯、脂肪食等,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了综合疗法试验。其结论为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较短期间内取得了排石效果。该化石汤的处方为虎杖、金钱草各10g,木香、大黄、延胡索各5g,栀子4g,枳壳3g。
今年7月28日,NHK电视新闻医院外科胆石症治疗小组应用上述方法的成果。据称胆结石在4cm以下的话,服药后有可能排出;在29例试治患者中,19例排出了结石,排石率达65.5%。可以认为这是空前的成功。
四川大金钱草,目前在日本很难入手,同时,这一方法的追试工作,似乎也尚未展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