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全球胆胰疾病治疗的重要技术之一。ERCP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也是一项高精尖、难度大的消化内镜技术,因此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为推广ERCP术式的规范化应用,培养ERCP技术人才,自年起,波士顿科学公司(NYSE:BSX)每年都会发起“镜启天下”全国青年ERCP大赛,为我国青年医师创建学习、交流ERCP技术的平台,在业内掀起了一阵阵ERCP热潮。
近期,第四届“镜启天下”全国青年ERCP大赛发布会召开。在发布会上,《医师报》记者获悉第四届大赛将迎来重大变革:将赛前培训与正式比赛结合,将一年一届延长至两年一届,并建议选手参加赛前培训后进入正式比赛。
赛制改变将为参赛者带来哪些影响?掌握ERCP技术的难点有哪些?如何培养更多的ERCP技术人才?本报记者专访第三届“镜启天下”全国青年ERCP大赛A组冠军包医院消化科常志恒医师,B医院普外科张培建医师,分享ERCP技术的实践经历与参赛感受。
常志恒
常志恒
10年来
我始终感到ERCP技术非常神奇
“您父亲的化脓性胆管炎很严重,年纪又大,我们不敢开刀,但现在需要立即处理,包医二附院的常志恒医生会ERCP技术,您找他试试吧……”辗转治疗无果后,吴女士(化名)最终带着年迈的父亲找到了常志恒。
接诊后,常志恒争分夺秒做术前准备,仅约1小时,这场风险颇高的ERCP手术就开始了。术中,由于患者不适合使用麻醉药,患者躁动十分明显,麻醉师只能一直用双手摁着患者,保证手术进行。在常志恒熟练地操作下,5分钟后成功置入引流管,将胆道内的脓液引流出来,患者病情迅速得到缓解。
常志恒回忆,吴女士在得知手术成功后,扑通一下跪下来,边磕头边说,“谢谢您救活我爸爸!”这段记忆镌刻在他的记忆中,让他觉得“为了救治患者,冒再大的风险也是值得的。”
虽然放置引流管只用了5分钟,但常志恒用了10年才达到如今的技术水平。年,他特地来到上海交通大医院学习ERCP技术,师从龚彪教授;半年后,他回到包医二附院,在党彤院长的指导下开始开展ERCP技术。
01
每当要放弃的时候
也许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10年前,我第一次见识ERCP技术,当时我既震撼又好奇;10年间,我每次做ERCP术式都很兴奋;直至今日,我仍然感到ERCP技术非常神奇。”常志恒介绍,年包医二附院消化科完成了余例ERCP手术,成功率超过99%,他将这出色的成绩归因为坚持。“ERCP术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们相信每当要放弃的时候,也许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所以我们总是再坚持10分钟、再尝试一次,最后许多手术都成功了。”
ERCP技术不仅改变了许许多多“常志恒医师”的从医生涯,也推动了消化内镜治疗,甚至外科治疗技术的发展。常志恒介绍,ERCP技术用微创的方法解决了许多棘手的临床问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譬如,在治疗化脓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和梗阻性黄疸等疾病中,ERCP术式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特别是在与外科联合开展双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时,可以通过一次手术解决多个问题,同时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2
开展ERCP技术不能靠单打独斗
ERCP术式每年在我国开展的数量依旧十分有限。据统计,我国每年需要ERCP诊治的患者高达万,理论上需要-名熟练的ERCP医师,但目前全国每年诊治患者仅20万,熟练的ERCP医师不足名。
培养一名熟练的ERCP医师并不容易。“接受过ERCP培训的医师不少,但在培训中心能做并不等于回去也能做。”常志恒表示,开展ERCP技术不能靠单打独斗,需要团队支撑,从学习到实践都要严格遵守规范化操作,并且具备治疗的整体观和细节意识。这就要求有老师带教监督,有团队负责围手术期管理,在手术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握患者整体情况,并且规范操作每个手术细节。
3
推广ERCP技术发挥区域带头作用
为培养更多的ERCP医师,常志恒介绍,十几年来,每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学术会议中,他们都会邀请数十位专家到现场讲座,分享ERCP技术实践经验。同时,科室每个月也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消化内镜培训班,吸引了周边许多基层医师参与培训。“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委单位,我们有义务发挥带头作用,为基层医师提供更多培训进修的机会,提高区域性消化内镜诊疗水平。”
“组织培训班的目的是培养人,开展ERCP大赛的目的也是培养人。”作为第三届大赛A组冠军,常志恒认为学习ERCP技术、参与ERCP大赛,核心目标都是为了提高诊疗水平。特别是今年改变了赛制,增加了赛前培训环节,为参赛者提供了学习规范化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这一改变是巨大的进步,可以帮助参赛者规范手术操作,并逐步将规范化ERCP技术推广起来,最终提高我国消化内镜治疗的整体水平。”
张培建
张培建
有时候
老师的一句话就点破了ERCP这层窗户纸
“我用ERCP技术治疗的年龄最大的患者,是一位患有胆管结石的94岁老奶奶。”张培建自豪地说,后来老奶奶97岁生日的时候,她儿子还特意发来短信,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在接受ERCP手术之前,医院看病,但因为年龄太大同时患有基础性疾病,都被告知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后来,患者家属慕名找到张培建,说出了让他至今难忘的话:“既然我们找到了您,就相信您,您放心做手术吧,后果我们承担!”正是患者家属的信任让他下决心为患者做了ERCP手术。
最后,张培建用30分钟顺利完成了手术,大约一周后,患者痊愈出院。
1
ERCP是胆胰疾病治疗不可或缺的治疗技术
“像老奶奶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如果没有ERCP技术,许多患者可能就没命了。”张培建表示,ERCP手术已成为胆胰疾病治疗领域不可或缺的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获益。
虽然ERCP技术具有诸多优势,现实却是我国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受人员和设备限制,仍然无法开展ERCP术式。对此,张培建指出,ERCP手术操作难度较大,而且需要围手术期管理,对医生医院的综合实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2
学习ERCP技术要持之以恒
ERCP的学习过程漫长且充满曲折。因此,张培建指出青年医师学习ERCP技术首先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因为ERCP的学习曲线很长,期间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医师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打退堂鼓。同时,医师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还要有老师提供规范化培训与指导,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风险。此外,默契的助手也是ERCP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总而言之,学习ERCP技术,既要有坚持的学习态度,也要有团队做支撑。这样才能踏踏实实地开展ERCP术式,免除诸多后顾之忧。”
年,张培建医院外科内镜刘科霞主任学习ERCP技术,期间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都没有浇灭他学习ERCP技术的热情。后来,张培建通过参加培训班、比赛等方式不断与老师讨论病例,优化手术方案,在专家的指导下提高ERCP技术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他感叹,“有时指导老师的一句话,就点破了这层窗户纸,让我们受益匪浅。”最终,在第三届“镜启天下”全国青年ERCP大赛中,张培建脱颖而出,斩获B组冠军。
3
将平时每场ERCP手术当做比赛一样操作
在获得ERCP大赛冠军后,张培建感到“同行们更认可我了”。他表示,“ERCP大赛是行业认可的高规格ERCP比赛,我们参赛者经历这么多轮比赛,能走到最后真的很不容易,因此这份冠军的荣誉是沉甸甸的。不过比赛终究是形式,最终目的还是学习、推广ERCP技术的规范化应用。”
第四届“镜启天下”全国青年ERCP大赛的赛制改变对于参赛者来说是一个机遇。张培建建议参赛者将平时工作中的每场ERCP手术当做比赛一样规范操作,从日常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ERCP规范化诊疗水平。“更多的医师学习、掌握ERCP技术,才会更好地推广应用这项技术,才能最终造福大量需要ERCP诊疗的患者。”
专家简历
常志恒
包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意大医院访问学者
世界内镜医师学会中国消化内镜协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胃疾病协作组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小肠镜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
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青年委员
内蒙古消化专科疾病联盟理事
包头市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
张培建
医院外科内镜主治医师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ERCP学组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青年学组委员
河北省老年医学会胆胰内镜分会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三届全国ERCP青年大赛B组总决赛冠军
编辑/排版:蔡增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