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何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当胆石梗阻在胆道出口时,开始时胆道梗阻可为不完全性梗阻,继发感染使胆道粘膜水肿,从而导致胆道完全性梗阻。所发生的胆管炎即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其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发热、寒战、黄疸和全身中毒症状。早期出现休克(以老年患者为多见)者,常意味着病情严重,常威胁病人的生命。
该病多具有下列特征:⑴腹痛:腹痛性质可因原有的病变不同而各异,如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多为剧烈的绞痛。⑵寒战、发热、脉搏增快、白细胞值增高等全身中度征象。⑶黄疸:随病程的长短和胆道梗阻的部位而异,如果胆道梗阻为完全性,常在短期内出现全身的皮肤及巩膜黄染(白眼仁变黄)。⑷低血压:是此病严重表现之一,多发于腹痛、寒战之后,出现低血压前病人常有烦躁不安、心慌和呼吸急促等表现。常常累及肾脏,重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
33.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胆囊息会癌变吗?
胆囊息肉或胆囊隆起性病变,临床上统称为胆囊息肉。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胆囊结石、炎症、胆汁成分的改变、胆固醇的沉积等因素有关。胆囊息肉一般为良性病变(约占80%左右),而恶性病变大多合并结石,应予以高度重视。如果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大于1.5cm的患者,应考虑胆囊肿瘤的可能。胆囊息肉一般无明显症状,一部分患者有明显间歇性右上腹痛或者隐痛。此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B超检查,其诊断率较高,一般在80%以上。
胆囊息肉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因此,医院就诊时,医生常建议做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那么,如何判断胆囊息肉是否会癌变呢?一般可以通过B超检查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来判断:良性者直径多小于1.0cm,恶性病变多大于1.0cm;直径大于1.5cm以上,基底部较宽的单发息肉,表面不平整,呈低回声或强弱不等回声,随病情进展可见胆囊壁增厚,不规则,应高度怀疑胆囊癌的可能性。
34.胆囊胆道系统疾病应做哪些检查?有时症状已经很典型了,医生为什么还要求做进一步检查?
胆囊炎、胆石症是胆囊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临床上往往依靠询问病史、病人的症状和检查病人的体征,得出初步诊断,但还是要做必要的检查明确诊断。通畅所作的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如肝功能、肾功能、生化检查、乙肝二对半、凝血分析、大小便常规、艾滋病抗体和梅毒抗体等,此外一些必要的特殊检查,如B超、CT、磁共振(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等,也是应当进行的。但特殊检查不适所有都必须做,要根据需要选择性的进行。
人体非常复杂,再典型的症状,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淆。例如胆绞痛和心绞痛的症状有时就很相似。因此,医生不能单靠症状就决定手术,需要做一定的检查协助确诊。当然,这些检查也有助于医生决定手术方案。例如,胆囊结石就必须做B超检查,明确胆石的部位、大小、数目,是否合并了胆总管结石,结石是否有嵌顿等。如果合并了胆总管结石,那胆囊结石的手术就必须重新考虑方案。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案就有下面三种:
⑴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取石,T管引流,手术规模较胆囊切除术大得多,住院时间也相应延长了,大致在20-25天左右。
⑵先用十二指肠镜的方法取出胆总管结石,然后再行腹腔镜切除胆囊,手术规模减小了,患者承受的痛苦比开腹手术少得多。
⑶我科还开展了重庆市第一例“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上述疾病的新手术方式。即使在全麻下,术中用十二指肠镜取出胆总管结石,再切除胆囊,一次性解决患者的痛苦。整个住院时间和胆囊结石差不多,费用也比开腹手术少,很受患者欢迎,目前已经进行了17例,均成功。
33.胆源性胰腺炎进行中药攻下的意义在哪里?
胆源性胰腺炎与其他原因导致的急性胰腺炎一样,也有轻有重,也可划分为重型和轻型。我科根据多年的经验,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其合并的肠道障碍进行“中药攻下”,促使患者“腹泻”,排出肠道内因“肠麻痹”而郁积的毒性物质,使患者尽早康复。该方法收效良好,据统计表明,重型胰腺炎只要在发病7天以内肠道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其死亡率将大大减少;而7天仍为解便,而且伴随有任何另外的脏器功能衰竭,患者无一例外都将死亡。
目前我科采用的中药已经由我院中药房特别熬制,可供临床医生选用的类型为:清胰汤I号、清胰汤II号、清胰汤III号。
处方:金钱草20g,茵陈15g,白芍12g,柴胡15g,黄芪15g,枳实15g,厚朴15g,金银花30g,广香15g,蒲公英30g,元胡15g,大黄20g(后下),芒硝g。
用法及适应症:文火煎汁成ml,按ml药液加芒硝20g的比例兑制,适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伴严重肠麻痹的患者,以强力攻下促使肠道通畅,排出肠道大量的毒素,减少后期细菌移位,防止继发性胰腺感染。
用法:ml胃管内注入。胃管灌注前,先将胃内容物抽净,灌胃后夹闭胃管1~2h,然后观察1~2h,如胃管内无药液抽出,说明肠道部分功能在恢复,可按上述方法继续灌注;如果抽出药液,则说明恢复慢,需适当延长注药间隙,可2~4h注药一次(如灌注药液后夹闭1h,开方3h)。未排便者可重复上述方法使用,直至排出大便为止,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腹胀情况及肠鸣情况,有些患者会出现腹部振水声,自己能感觉到,这属于灌注中药的正常反应。一般最多0ml即可出现腹泻,多数患者ml以后即达到预期效果。对重型患者,如果灌注ml后效果不佳,可能系麻痹性肠梗阻病情重,可考虑用上述中药ml保留灌肠,2次/天。
处方是从清胰汤I号衍生出来的,主要是大黄减量5g,芒硝减半,使用方法同清胰汤I号。主要适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伴轻度肠麻痹的患者(可闻及肠鸣,但肛门未排气排便)。以攻下促使肠道通畅,排出肠道大量的毒素,减少后期细菌移位导致的继发性胰腺感染。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胡黄连10g,木香10g,玄胡20g,白芍15g,生大黄15g(后下),芒硝9g(冲服)。
熬制方法:文火煎汁成ml,适用于轻型急性胰腺炎,伴轻度肠麻痹的患者(可闻及肠鸣,但肛门排气未排便)。以攻下促使肠道通畅,排出肠道毒素,减少后期细菌移位导致的继发性胰腺感染。
用法:ml胃管内注入,2~4次/天。胃管灌注前,先将胃内容物抽净,灌胃后夹闭胃管2h,6h未排便可重复使用一剂。用药剂量以2~4次/天为宜。疗程3~4天。一般1~2天就可排便或“腹泻”。
35.检查胆囊为何首选B超,做B超检查前应注意什么?
当你被怀疑患有胆系疾病时,医生会首先让您去做B超检查,因为其无痛苦、无创伤、操作方便;而且能从各个方位重复检查,真实性强,接近解剖的真实机构,图像显示清晰,给出结果迅速,诊断符合率高,尤其对胆系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0%以上。目前最好的B超诊断治疗仪可发现3毫米的结石。当然对急性、慢性胆囊炎,胆道肿瘤,胆道蛔虫病,多种原因导致的胆道梗阻等,都能作出诊断,是所有结石影像检查手段中价格最低的。因此,B超是首选的检查手段。
B超检查前应禁食,某些病例,为了进一步观察胆囊功能,须做进食脂餐前后的对照检查,以便作出诊断。这是因为胆囊的大小、壁的厚度,往往随饮食的改变而改变。当病人空腹时,胆囊和胆管充盈较好,超声易于显示。胃内没有食物、乳糜和气体时,就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胆囊及胆道的图像。如果检查前进食,尤其进高脂肪食物后,胆囊因承担消化功能而收缩变小,超声就不能很好地显示胆囊图像。因此,音声会告诉你检查前一晚10:00以后不要进食,早上4:00以后不要喝水,早上8:00接受检查。
36.CT、MRI对胆囊疾病诊断的意义?
CT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白癫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