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扶贫他用ldquo红灯笼r

“今年,我们村要建一个正规的灯笼厂,手续办好我们立马就动工开建。另外,结合县里调产方案,我们村流转土地50亩,主要种植了鲜果经济林……”5月9日,当记者问起村里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时,平时不善言谈的王力如数家珍,讲得头头是道。

今年30岁的王力原是县环保局监察大队的一名工作人员。年8月,经过公推公选,他被县委组织部派往沙峪村任“第一书记”。对他来说,从机关到农村,无疑是一种考验,但也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初到村里任职时,村干部并不看好他,感觉他太年轻,不像一个能办实事的。

事实胜于雄辨。上任第一个月,王力就跑遍了全村的大街小巷,把村里31户81名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成员、主要经济来源、房屋居住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并做好了详细记录。同时他还走访慰问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他既没有群众基础,又没有基层工作经验,但他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改变了我们对他的看法。”沙峪村党支部书记郭志平说。“不仅要脱贫,还要让百姓有长久发展的能力”王力经常在群众中这样说。

沙峪村位于我县东南山区,全村户,人,耕地面积亩,一直以来都以种植玉米为主。如何才能让村里百姓有别的赚钱方式呢?那些日子,王力为此没少动脑筋,没少花心思。

去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外出到河北石家庄办事,看着满街上挂的大红灯笼,一下触动了他多久以来的敏感神经,想到这不就是一条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吗?主意拿定后,他就跑到外地做灯笼的多家企业考察工艺程序、市场前景、收入情况等。一路考察下来,更加坚定了他要用“红灯笼”照亮扶贫路的信心和决心。

说干就干。回到村里后,他便开始收集各式各样的旧灯笼架,按照自己学的扎灯笼的工艺流程先“练起了手艺”。没几天的功夫,他就做出了精美的灯笼。随之,他便召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手把手地教她们制作灯笼,把村大队闲置房间当作了灯笼厂,吸收村里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在那里制作灯笼。据了解,去年沙峪村共有6名贫困户从事了灯笼制作,每人每月的收入在元至元左右。在县扶贫办积极协调以及我县部分单位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制作的灯笼全部销售一空。去年,累计销售灯笼高达8万多件,销售收入达到13万元。

“要想让贫困户脱贫,让村里百姓富起来,光靠临近春节期间制作灯笼是不行的,这样的收入不稳定。”王力说,“不仅要脱贫,还要让百姓有长久发展的能力,而这长久发展的能力必须有产业的支撑,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助推群众脱贫致富。”于是,王力在县扶贫办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决心大办灯笼厂,拿他的话说,就是要让灯笼制作有模有样的发展下去。

谈到今后的发展,王力信心满满。他说,“尽管现在筹建灯笼厂,资金尚不宽裕,还有困难,但是今年,我一定会让村里的贫困户全部脱贫,并且让他们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而且我也要让未来的沙峪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路上越走越好……”

我想要你一个赞,就像在对我说晚安

记者:白雪峰赵彦杰昆峰

编辑:张瑶

监制:崔晋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wh/97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