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湖南常德市)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真牛
爷爷对小学一年级的孙子说,牛年了,今天爷爷带你到一个地方去,让你见识一下各种各样的牛。孙子以为爷爷要带他参观动物园,开心得跳了起来。
爷孙俩乘了一辆车子到了一家单位门口,爷爷指着外墙上整齐划一的满墙铜皮牌子对孙子说,这就是我让你看的牛!
牛在哪里呀?孙子有点莫名其妙。爷爷说,这上面的每一块牌子都代表着一种荣誉,我退休前就在这家单位工作,你数一下多少牌子就知道爷爷的单位多么牛!孙子开始数起来,数到一半说数不过来了。爷爷有些生气地说,你个小鬼,已经读书了,数个数都不会啊?嫌烦不想数算了,那么你看看每一块牌子上写着什么。
小学生就仰头盯着一块块牌子,结结巴巴念起来:什么什么先进单位、什么什么模范基地、什么什么示范点、什么什么中心……有些字小学生不认识,爷爷就在旁边帮他读。念了没几块牌子,小学生对爷爷说,这个奖牌贴得那么高,我看得脖子也累了。爷爷又说,那你就从最下面的那块念起。孙子说,往下面看,我蹲下来也要累的。
唉!爷爷叹了口气说,知道你识字不多,但是你要明白爷爷带你到这儿来看的目的,爷爷是希望你在学习上也能获很多很多的奖状,将来也当一个牛人。
孙子说,这个我懂,但是你们单位也有点笨耶!哪里笨呀?爷爷诧异。你们单位在外面墙上挂那么多牌子,就是想让别人知道你们单位牛,但是那么多牌子,走过路过的人谁会有耐心一块一块看呀,再说这么多牌子贴在墙上,也不好看,还不如在大门口放一头牛呢,牛在那儿一站,大家就知道你们单位牛了!瞎三话四!你看看周围哪里有活牛站在大门口的?不是的,我是说做一个假的牛,就是那种石头狮子一样的,放在门口,这样不是挺有意思吗?假牛有啥意思?我们单位这些牌子,都是真货,不是随便想有就有的,那是全单位人上下一致的努力,经过上级部门的批准才能获得的。反正我跟你说,你要获得荣誉就要努力,以后你也要从学校里多拿些奖牌奖状回来让爷爷高兴高兴。
那么我有了奖状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贴在家门外面呀?
你又瞎三话四了!你看看谁家孩子拿了奖状贴在大门口啊,做人要谦虚,要低调,才会不断取得进步。
那么你们单位为啥要把这些牌子都挂在外面墙上啊?
那是集体的荣誉!好了,我不跟你说了,你个小鬼真烦!
快到吃午饭时间了,爷爷说,现在我带你去尝尝真正的牛肉生煎,那家店可真是牛啊,门口天天有人排队,去晚了就吃不到了。到了那家店门口,真的有很多人在排队。孙子看了看门口对爷爷说,这么牛的单位,他们为啥墙上没有一块奖牌呀?这么小的店要奖牌干什么?大家都说好才是真好,口碑才是最好的奖牌,你懂吗?爷爷很严肃地说。小学生歪着头吐了吐舌头转动着眼球,又不知道要讲出哪些话来让爷爷对付他了。(选自《微型小说选刊》年第8期)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烦”字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嫌烦不想数算了,那么你看看每一块牌子上写着什么。
②好了,我不跟你说了,你个小鬼真烦!
(2)这篇小说基本上由对话构成。小学生的话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读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根据语境,发挥想象,写出小学生有可能说出的话。(不超过35字)
(4)说一说题目“真牛”的含义。
一、(年湖南常德市)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文章写了爷爷领着小学生去看单位门口看“牛”,以及领着孩子去饭店吃饭,让孩子见识了什么是“真牛”,也让我们明白了:“真牛”指真正的厉害,不是表面上的荣誉,而是大家的有口皆碑,普遍认同。
(1)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理解。
①从“嫌烦不想数算了”,可知,爷爷对孙子很了解,知道孙子说数不过来,不是真的数不过来,而是嫌枯燥无味不想数。明知如此,爷爷也并没有责备孙子,只是说“算了”,可见爷爷对孙子的爱和包容。
②从“你个小鬼真烦”可知,爷爷由于自己对孙子的教育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差点被问倒,感到无奈,但因为孙子聪明伶俐,对孙子又是责备又是疼爱。同时,孙子若是再追问,怕自己就真的被问得答不上来了,有对自己的自嘲。
(2)本题考查对话的作用。小说中对话的作用,通常有推进情节发展,造成故事波折,同时,对话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丰满人物的形象,引起读者共情。从本文看,小学生的话,找出了爷爷话里的破绽,促使着爷爷进行下一步回答,因此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此外,小学生的话并非胡搅蛮缠,而是很有道理,让爷爷也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体现出小学生聪明伶俐、善于思考。
(3)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根据前文小学生的对话,可知小学生说话能挑出爷爷话的漏洞,并且能将爷爷不同时候说的话拿来对比,不顺着爷爷的话表示赞同,因此在回答时,也要体现出小学生不顺从、引用爷爷之前的话来证明自己见解的特点。注意,小学生说话虽然内容犀利,但语气礼貌,故要注意语言文明礼貌得体。示例:“这么说,有奖状和奖牌不代表真的好,大家都说好,口碑好才是真的好,是吗?”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首先,我们要理解标题的表层含义,也就是说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是深层的含义,可以有引申义和比喻义,还有象征义。从“不是的,我是说做一个假的牛,就是那种石头狮子一样的”可知,标题“真牛”涉及到对牛这种动物的讨论,从“指着外墙上整齐划一的满墙铜皮牌子对孙子说,这就是我让你看的牛”可知,“真牛”还包含了厉害、成功的含义。从“大家都说好才是真好,口碑才是最好的奖牌”可知,“真牛”不是只靠奖杯奖牌才能证明,大家都认同的厉害才是真的牛。
答案:(1)①“烦”字体现出孙子觉得数牌子枯燥无味的心理,和爷爷对孙子的包容和疼爱。
②“烦”字体现出谷爷差点被孙子问倒后的责备和无奈,也体现出对孙子不忍苛责的爱和对自己的自嘲。
(2)推进情节发展。小学生的话,都是对爷爷说的话的应答,并指出了爷爷话中的漏洞,使故事发生波折,幽默中发人深省,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性格。小学生的话符合其年纪特点,将小学生天真可爱、聪明伶俐、善于思考的特征表现了出来。
(3)示例:爷爷,虽然我没有得很多奖牌和奖状,但我们班的同学都说我好,您刚才说了,大家都说好才是真好,所以其实我也是真的牛,对不对?
(4)示例:标题“真牛”一语双关,既指牛这种动物,也指在某方面很厉害。“真牛”一方面是相对于假牛来说,是真正的厉害;另一方面也是指真正的厉害,不是表面上的荣誉,而是大家的有口皆碑,普遍认同。
记叙文怎么揣摩人物心理:揣摩记叙文人物的心理可以从文章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等方面入手,要将人物的心理整合到文章中去,再联系文章的主旨大意进行,也就是有分到总的思维过程。其实阅读理解题的答案大部分都能在文章中找到,但是要注意分点回答,答题全面并紧扣主题。
二、(年湖南郴州)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窗花舞张金凤
①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添喜气洋洋的期待?——是窗花。
②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寻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巧的手抚摸过,充满智慧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③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笸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盈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美丽的窗花在她手中慢慢绽放:荷花在清澈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光,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然自得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
④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雪白的新窗纸,将覆盖过往日子里的辛劳,给平实的生活增添浪漫。
⑤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机。等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该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雪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房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满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学生娃的屋子,窗子常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⑥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说,戏文撒到窗上来,把所有的念想和期盼都凝结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⑦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朋友。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欢,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
⑧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颖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收藏着用来自己学着剪。从最简单的花样开始,从笨拙渐渐娴熟,线条由粗陋渐渐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意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欢喜。
⑨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嫚、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热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飞舞,扇子翻飞,耳畔似乎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⑩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热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笼罩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年2月11日,有删改)
17.文章第③段说“窗花承载着我美好的记忆”。请你认真阅读③~⑤段,概括作者回忆了哪些事情。(4分)
18.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④段划线句中加点词使用的妙处。(3分)
那些盛开在笸箩里的窗花,耐心地等着好日子到来。
19.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3分)
20.联系下面的“链接材料”,以文中的“窗花”为例,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4分)
链接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他多次在不同场合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他常常在考察中点赞那些植根于人民群众朴素劳动、传承守护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二、(年湖南郴州)记叙性文章阅读(14分)
17、①幼时乡下冬日女人们尤其是奶奶细致地剪窗花;②年关时节,人们张贴红彤彤的窗花。。
18.①“盛开”一词与花巧妙搭配,将窗花写得鲜活灵动,化静为动,富有动态美;②写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9.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用“窗花是枝头飞翔的诗歌”总承上文“窗花的美好”,用“是心头传承的薪火”总启下文“窗花越来越被老百姓接纳和喜欢”。
20.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②窗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形式多样而优美,栩栩如生、富有动感,凝聚着人们的智慧。③窗花承载着美好日子的喜气祥和及美好祝愿,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念想和期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