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胆道疾病,大多是因为饮食不规律、不卫生导致的。一般在吃饭过量、吃高脂的食物,还有休息不好时会感到上腹隐痛或饱胀、嗳气、呃逆等。胆结石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如果没有引起重视,并及时加以防治,很可能引发消化系统的重病。那么,哪些人群易患胆结石?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好我们的胆囊?得了胆结石又该如何治疗呢?请听瑶阿妹慢慢道来。
一、造成胆结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喜静少动。有些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肌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了条件。
2、体质肥胖。平时爱吃高脂肪、高糖类、高胆固醇的饮品或零食,而肥胖是患胆结石的重要基础。
3、不吃早餐。现代许多人不吃早餐,而长期不吃早餐会使胆汁浓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促进胆结石的形成。如果坚持吃早餐,可促进部分胆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贮存胆汁的黏稠度,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4、餐后零食。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影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5、肝硬化者。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病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6、遗传因素。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发生。
二、胆结石患者应如何饮食?
1、宜食含丰富营养、维生素的食物;宜多吃豆制品,宜吃植物油,如老瑶医火麻油、山茶油等;
2、宜多吃黄绿叶蔬菜,如油菜、小白菜、菠菜及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宜多吃具有利胆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玉米须、荠菜、茉莉花、玫瑰花、菊花脑及西瓜、玉米、橘汁、梨汁、荸荠汁等。
3、多喝水,水占人体的70%,多喝水可以有效的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有利于将体内的结石物质排出体外,缓解病情的发展,是胆结石食疗方法中最简单实用的。
4、少食糖类、肉类,过度食用糖类,可增加人体尿酸度,产生草酸钙、尿酸钙并形成沉淀,促使结石的发生;肉类中含有大量胆固醇,及代谢后产生的尿酸,都是形成结石的主要成分。
5、避免食用易胀气食物,不要摄取如蕃薯、马铃薯、芹菜、洋葱、萝卜、韭菜、竹笋及大蒜、汽水饮料以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易引起胀气之食物。
三、瑶医特色综合疗法治疗胆道疾病有奇效
瑶医认为,诸如胆结石等胆道疾病都是人体毒素垃圾堆积过量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进行全方位的排毒治疗,容易引发各种腹部不适,甚至可能引发胆绞痛,危及生命!人体内垃圾80%存在于血液与脏器之中,仅有20%可以通过排毒系统排出,现代人无法脱离无处不在的污染,人类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不断受到各种毒素的侵袭,可以说,体内长期淤积的毒素是现代人“疾病”的元凶。国际防癌长寿联盟主席、中国瑶医肿瘤防治首席专家、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覃迅云教授总结瑶族先民千百年来防治治病经验,传承覃氏瑶医余年行医治病精髓,创立“减法生态医学模式”,通过口服瑶药、蟒针通络、刺血疗法、庞桶药浴等系统化的排毒治疗,能彻底打通全身气道、水道、血道、淋巴道,实现身体盈亏平和,气血通畅,脏腑功能协调,对治疗胆道疾病效果显著。
桂林瑶医馆
桂林瑶医院旗下分院,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中隐路候山脚下的崇华中医街。全馆建筑面积平方米,由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覃迅云教授创办,第十四代传人莫昌宇为馆长。覃氏瑶医至今已传承14代,余年,瑶医多以盈亏平衡理来指导临床实践。
在诊断方法上采用望、闻、问、切外,还有目诊,目诊又被称为瑶族的“B超”,能诊断出多种疾病。
除了采用蟒针、放血、推蛋、熏鼻、庞桶浴等一些纯天然的绿色治疗外,还应用瑶医特有的中草药独家配方结合现代医学组成“八位一体”的诊疗体系,针对病因、病机上系统解决肿瘤的根本问题,从而治疗肿瘤、红斑狼疮、风湿免疫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