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愁丨东屏印象福履绥之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zghy.org.cn/item/456153100791500800

台州三门东屏,枕龙母山而卧,依岙里溪而建,安然立于僻静山野,鱼盐古道自村中蜿蜒而过,在这个静谧村落留下车马痕迹。

据说,村东面的东坑山翠绿叠嶂形似围屏,环抱着这个古色古香的小村落,因而得名“东屏”。水秀山青的风景为元朝宁海教谕陈晋挺的儿子陈拱辰所钟爱,择居于此,世代村民在此燃起一缕缕人间烟火,繁衍生息。

福履桥

一湾宽阔清澈的溪流自村口淌过,青山倒映在淙淙碧水之中,溪上的新桥栏杆上书写着“东屏村”三字。桥的这岸,是在建的仿古村落,白墙黑瓦,整齐有致。桥的那岸,是褪去浮华、展示着风霜与矜持的古村,远远凝视,如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那深沉的双眸是岁月无尽的变迁,细细谛听,又如一首醉人的歌曲,祥和而悠长。

古村家庙镇东堂挺立在村口,不远处的风水墙向我们招着手,岙里溪潺潺流来,将村庄一分为二,陈氏宗祠和村史馆排列在屏峰桥的左右,相对而立,默默地倾听着溪水的叮咛。村里的老人们或坐在祠堂门口的长板凳上,闲聊家常,偶尔对着游客露出一个淳朴的笑容,饱经风霜的脸庞如鲜花盛开。或坐在祠堂内部的八仙桌旁,围着楚河汉界来一盘下不完的棋局。

据《东屏陈氏宗谱》记载,自元至清数百年间,东屏村出过五十多位文人才俊、英雄豪杰:陈世雅、陈崇彩、陈贵渠、陈式栋、陈舜钦、陈正福……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是这方水土养育出的精灵,是东屏乃至三门的骄傲。村史馆门口的对联“山海纳福商学并行铭祖训,文武传家将儒辈出传家邦”,就是最好的注脚。

“福履绥之”门额

祠堂边上是藤蔓弯垂的石子拱桥,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风月桥。相传喜结良缘的佳偶携手从此桥经过,必会白头偕老。风月桥的一侧是村子的主干道,只沿街一面是店铺,从门楣上的商号依稀可辨往昔的繁华,目前仍有三三两两的本地人闲数着日光,笑对着游客,卖一些农产品和纪念品。只这一面是商铺,余下的皆是宅院。在三门,这种院落,我们称之为“道地”。目前留存的道地中,最出名的是华堂三台。

在福履桥附近是第一台上新屋道地。福履桥,取《诗经·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之句,意为福禄平安,许是当时的人们送别经过此桥,给予亲友良好祝愿。倘若在春日里过来,溪水潺潺,红鲤悠游,两岸桃红柳绿,一派烂漫水郭春景,美不胜收。上新屋道地临街而建,它还有个美称“亚魁道地”,因主人陈式栋中得清乾隆庚子科武举亚魁,所以台门刻有“庚子科亚魁”五字。当年凡是红白喜事和贵人来访,都从这个台门进入。这是一个重檐歇山顶式二进四合院,是东屏唯一一幢三层楼房,门口的耄耋老人看着我们兴致颇高地打听古屋的往事,还不忘俏皮地调侃我们一两句。

窄巷

不经意间抬首看到“福履绥之”门额,这才恍然大悟,主人的心思与“福履桥”取意相通,在这座全村最高的堂屋对着街面表而出之。继续上行,走在卵石铺就的小道上,迎面又见远处一座大院门额上书一“福”大字,异常醒目。福履桥、福履门额、福字门头,东屏人崇福向善可见一斑,我们游览东屏胜地不也成了有福之人吗?如此一想,心底间顿时柔软起来。

第二台是老屋道地,为三串堂四合院,大名鼎鼎的陈舜钦将军曾住过东侧厢房,因此又名将军楼。陈舜钦早期是黄埔学子,后从戎报国,晚年成立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情系故土,推动两岸交流。

第三台是重建的下新屋道地,道地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陈式栋的那把一人高的大铁刀,重达斤。大铁刀前还有一个练臂力的石墩。友人不仅崇文,而且尚武,我戏谑其去扛大刀、举石墩,惹得旁人也跃跃欲试,意料中的,无一人能举起,光留得一院磊落笑声,看来,这亚魁可不是谁都能当得的。

亚魁道地正门

缓缓踱步在幽深曲折的石板路上,徜徉于古色古香的道地之中,时光变慢了,心底变软了。兀自斑驳的青苔悄悄爬上墙角,镂空的石窗是蛇蟠岛能工巧匠的汗水铸就,层叠的檐角弯弯伸向碧空,吸引着雀鸟前来停息。图案各异的柱础撑起精巧的木拱,挑起了院子的大梁,花草鸟兽呼之欲出。透过精美的雕花窗户,我们瞧见了一室的悲喜。挂满红灯笼的回廊,风儿一吹,灯笼轻轻摇荡,摇呀摇,摇呀摇,摇出了母亲的忏念,也摇回了满屋的团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没有商业的包装,没有浅薄的繁华,它们只是静静地、慢慢地,诉说着一个个岁月故事:是三门湾海防战斗的忠烈、是敦厚堂诗礼传家的遗韵、是风月桥和福履桥的美好祝愿、是双眼井的凄美与深切的寓意、是关汉卿的曲子在华美的藻井下响起、是得得的马蹄声载着鱼盐行走、是旧的故事焕发出新的光彩……

友人与我在古村特色麦虾店吃了一碗人情满满的弹涂麦虾:时过晌午,店里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来自周边城市的人们因着对往昔的怀念,聚首在此。老板说面粉即将不够,准备谢客,回头见我对友人面露愧疚之情,心有不忍,于是令女儿出来把我们叫了回去,最后还算了个人情价。这一趟东屏之行,在暖胃的同时平添几分留恋,友人说游览古村最是烟雨蒙蒙时,相约来日再访。

缓步走出村口,驻足回首凝望,心中升起了丝丝缱绻。倘若用丹青去勾勒,东屏是一幅淡雅灵动的山水画,灰墙黛瓦,绿枝掩映,石子路蜿蜒迂回,一抹桃红点缀其中。倘若用文字去白描,东屏是一首厚实雅重的诗,仿佛美人倚门而立,美目顾盼流转,古韵悠悠,情意绵长。那高墙飞檐、狭巷窄窗、匾额楹联,便是画的眼眸、诗的韵脚。

-End-

素材来源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资讯,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zx/985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