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文苑
劈邪斧头和灯笼
陈玉洲
天津宁河以及周边很多地方,人们搬家都会买一把斧头,寓意是一福压百祸。在喜庆的节日里,如正月十五,都会在自家门前挂两个大红灯笼,知道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吗?我给你们讲一讲。
很久以前,村里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世代以卖豆腐为生,人送外号老豆腐张。
那天,老豆腐张很早起来,走街串巷去卖豆腐。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老豆腐张急忙跑进村东头破庙里避雨。破庙年久失修,里面空无一人、漆黑一片,老豆腐张把豆腐担子放在地上,靠着墙跟儿休息起来,时间一长打起瞌睡来。
不多时,从破庙的屋顶上传来说话声:“哎,老豆腐张的儿子在新婚之夜,将被破窗而入的毒蝎子蜇死。”
另一个说:“这么老实的人,早年丧妻,老来还要丧子,咱们的话希望能帮到他吧。”
“天机不可泄露!老豆腐张,切记呀!”
雨后天晴,刺眼的阳光照进庙里来,老豆腐张睁开眼睛站起身,向屋梁上望了望,哪有什么人呀!可是,刚才的说话声明明还萦绕在耳边呢,难道是自己做了个梦吗?
老豆腐张望着屋梁发呆,突然他看到屋梁上有一顶灰色的帽子,觉得奇怪,就用扁担把帽子捅了下来。谁会把帽子留在屋梁上呢?他觉得蹊跷,难道真见了鬼。俗话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老豆腐张直奔打铁铺子,让打铁铺赵掌柜给他打三把锋利的大斧头。赵掌柜嘲笑道:“正是收庄稼的时候,人家都打镰刀、锄头,你打斧头干什么呀?这个地方没有树林,又不能砍柴。”老豆腐张说道:“只管照我说的做,一个铜子儿也不会少你的。”
转眼到了小豆腐张结婚的日子,酒席结束,亲朋都回家睡觉了,也是一对新人入洞房的时候。老豆腐张却神秘兮兮地把磨得铮亮的大斧子给小豆腐张和儿媳每人一把,不让他们睡觉,而是在窗口守着。小两口弄不明白老豆腐张到底想搞什么名堂?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但是老豆腐张脾气倔,谁也不敢说个‘不’字,只好拿着斧头坐在炕上生闷气。夜深了,小两口感到困意袭来,靠在窗边睡着了。老豆腐张一肚子气,又拿他们没有办法,自己却丝毫不敢懈怠。
大约到了二更时分,外面突然刮起了大风,枯树叶子被风卷起打在窗户上,发出‘啪啪’的声音。不多时,只听窗户纸有了动静,老豆腐张借着月色定睛一看,天呀!一只只黑乎乎长着腿的怪物在慢慢向屋里爬。老豆腐张踹了儿子一脚,大声喝道:“兔崽子!快醒醒,剁死它们!”小豆腐张和媳妇从睡梦中惊醒,突然看到黑色爬行的怪物,一只接一只向屋里爬,吓了一大跳,他们手起斧落,顷刻之间,把怪物剁成几段。到了白天,一家人看到窗台血肉一片,但是依稀可以辨出大概有三四只擀面杖大小的黑色蝎子。
小豆腐张和媳妇心有余悸,惊讶地问老豆腐张:“爹,这是怎么回事呀?”
此时,老豆腐张正坐在门口,摆弄那顶在破庙里捡来的帽子,说道:“别问那么多,去磨豆腐。”儿子和儿媳只好不再问。其实老豆腐张也刚刚弄明白,原来他在破庙里根本不是做了个梦,而是真的见了鬼。
谁知小豆腐张看到父亲手里的帽子,就好奇地问:“爹,我在去年见过您手里的这顶帽子,帽子上还绣着一个‘福’字,不过这个人已经死了呀,真奇怪!”
老豆腐张看儿子一副疑惑的表情,惊讶地问道:“孩子,你是在哪里见到这顶帽子的?”小豆腐张讲起了去年的一件怪事。
那年,小豆腐张挑着担子,正在卖豆腐,看见不远处有一群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走过去看个究竟。他看见两个乞丐紧紧相拥着蹲坐在稻草垛的柴禾里,眼睛紧闭,已经死去多时了。原来夜里突降大雪,这两个无家可归的乞丐被活活冻死了。人们都在议论他们多么可怜,却没有一个人肯为他们出钱下葬。小豆腐张心地善良,他知道人死入土为安,于是跑回家,偷偷拿出自家祖传的金手镯,这副镯子是他娘临死留给自己未来媳妇的。小豆腐张顾不了那么多了,将镯子当了,把两个乞丐葬在一棵大树下。小豆腐张清楚地记得,其中一个乞丐的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帽子,帽子上绣着一个‘福’字,和父亲手里这顶一模一样。
老豆腐张听了儿子的话,急忙问道:“孩子,你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好事呀!真是好人有好报哇!”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豆腐张虽然娶了媳妇,有了自己的小家,可是却一直没有孩子。老豆腐张岁数大了,一直想抱个孙子,心里非常着急。小两口看出老豆腐张的心事,就四处求医问药,希望能尽早生个一儿半女的,可是钱花了不少,小媳妇的肚子就是鼓不起来。
说来也巧,那天又赶上阴雨天,老豆腐张挑着担子刚好经过破庙,只好进去避雨。老豆腐张满脑子心事,坐在地上唉声叹气。不多时,一阵凉风袭来,吓得他大气不敢出,片刻从屋顶上又传来说话声。
“哎!老豆腐张的儿子逃过了一劫,此事被阎王知道了,阎王要惩罚咱们。”
“是呀,阎王不让咱们再给他当差。”
“我求阎王看在咱俩为他做了那么多事情的份上,让咱俩在人间高官厚禄走一遭,阎王同意了。”
“咱哥俩关系这么好,不如投生到一家,做个亲哥俩怎样?”
“好主意!在正月十五晚上,咱们看谁家挂着最大、最红的灯笼,就一起投生到谁的家里好吗?”
“一言为定!”
老豆腐张听着他们说话,吓得坐在地上纹丝不敢动。天终于晴了,忽然一阵阴风向门外刮去,说话的声音消失了,破庙里变得静悄悄的。
老豆腐张不急着回家,立刻去灯笼店,不惜花去大把铜钱,订做了一个最大、最红的灯笼。村里人都嘲笑老豆腐张太傻了,只有新婚的人家才在门口挂灯笼,他儿子已经结婚好几年了,还花那么多钱做灯笼干什么呀?小豆腐张和媳妇也不理解他,那可是他们辛苦大半年才攒下的钱呀!
正月十五那天晚上,老豆腐张家的灯笼发着亮光,照得整条街道亮亮堂堂的。
说来也怪,第二天,老豆腐张的儿媳妇感觉身体不适,经郎中把脉,发现她没有生病,而是怀了孕,一家人高兴极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老豆腐张的儿媳妇生了一对儿双胞胎。两个大胖小子面貌俊俏、聪明伶俐,过了百天能说话,一周岁竟能吟诗作对,一家人其乐融融。
老豆腐张一家辛苦供两个孩子读书,两个孩子也不负众望,长大后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双双在京城做起了大官,为张家光宗耀祖。
再后来,老豆腐张全家都搬到了京城,再也不用做豆腐了,他家祖传的豆腐从此也失传了。
小村子一下子出了两个在城里做官的大人物,又都出自老豆腐张一家,人们觉得非常稀奇,都去他家老宅探看,发现他家旧宅门框上,用绳子挂着生了锈的大斧头,门口挂着大而红的灯笼,于是众人议论:张家曾经在儿子结婚的时候买过斧头,又在正月十五晚上挂过大红灯笼。村里人认为这样做肯定吉利,于是回到自家都纷纷效仿,每到正月十五等节日挂大红灯笼,遇到结婚或是搬家等喜气的日子买斧头,一福压百祸和大红灯笼高高挂由此而生。
再后来,人们用桃木做成小斧头代替大铁斧,还串上红绳子,挂到小孩子的脖子上,用以避邪。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有很多地方举办灯笼节,小孩子们还挑着灯笼出去玩,以求得日后前途光明。
作者简介:陈玉洲,年出生,天津市宁河区人,中学英语教师。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于《百家故事》《山海经》《民间文学故事》《民间传奇故事》《古今故事报》等,有多篇作品被《情感读本》《民间故事选刊》等转载。投稿要求
1、歌词、诗歌3~5首,古典诗词5~8首,散文字左右。
2、附个人生活照片并字以内作者简介。
3、所有作品都应为原创,且未在其它平台发表过,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4、格律诗词作者自行验好格律。
5、外地作者请留联系电话。
6、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