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因素引发胆囊炎的发生,不引起重视还会

  

  胆囊炎的发生多数因为结石、蛔虫等阻塞了胆道,以致胆汁排出不畅,引起胆囊粘膜损伤,并在此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所致。通常临床上有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之分,当合并胆管炎时,则称为胆道感染。一般认为胆囊小结石易阻塞胆囊管,引起急性胆囊炎;而较大的结石常无明显的腹部绞痛,反引起慢性胆囊炎的表现。常见到胆囊炎的致病因素包括口下几个方面:

  

  1、梗阻因素:90%以上的胆囊炎伴有胆结石病,无结石者则少于5%,除胆石外,蛔虫、华支睾吸虫、梨形鞭毛虫等也可造成胆囊出口的梗阻现象。

  2、感染因素:急性胆囊炎的发病早期并非细菌感染,由于胆囊的缺血、损伤、抵抗力降低,发病一年后,50%以上的病人可继发细菌感染,多为肠道寄生菌群。

  3、性激素的影响:妇女在妊娠时,由于性激素的影响,可使胆囊排空延缓,胆囊扩张,胆汁瘀积而导致急性胆囊炎。

  4、神经、精神因素:迷走神经阻断术后,烧伤、休克、多发骨折,疼痛、恐惧、焦虑等神经及精神因素的影响也可使胆囊排空障碍,而导致胆汁瘀积,囊壁受到化学刺激而引发胆囊炎。

  5、其他因素:如食物过敏、糖尿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恶性贫血、饱食、吃油腻食物及劳累等,均与胆囊炎发病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学之胁痛、腹痛、胆胀、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有七情所伤,气滞血瘀,饮食不节,细菌感染,湿热薰蒸,蛔虫入胆道等均可致病。

  

  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可为初发,也可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不少病人是在进食了油腻的晚餐之后,半夜突然发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可向右肩胛部或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和畏寒、发热。随着炎症病变加剧,可出现右上腹压痛、肌紧张和胆囊区深吸气时有触痛反应(墨菲氏征阳性)。右肋缘下有时可触及有触痛并随呼吸移动的肿大胆囊;或边界不清、活动度不大而有触痛的炎症团块;仅少数病人因感染严重而伴有轻度黄疸。

  2、慢性胆囊炎:可见于急性胆囊炎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但更多患者无急性感染病史。主要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食后上腹饱胀不适,进食脂肪类食物后右上腹隐隐作痛,时有心窝部闷胀感,右上腹部轻度压痛,或有低热、恶心、食欲不振等。深吸口气时,压痛会更明显。有上述表现者,医院检查确诊,检查项目包括: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大于10x/升,核左移。

  腹部X线摄片:胆囊区可见阳性结石。

  B超检查:提示胆囊增大,壁厚大于3.5毫米,内有强光团伴声形。

  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

  CT检查:显示胆囊结石。

  

  中医疗法

  1、气滞型:胁脘隐痛、胀痛或窜痛、痛引肩背,食后腹胀,口苦咽干,嗳气,大便失调,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质微红,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金铃子散合大柴胡汤加减:柴胡、延胡索、广郁金各12克,木香、枳壳、金铃子、黄芩、生大黄各10克,有结石者,加金钱草、海香、金砂。

  2、湿热型:起病急,胁脘疼痛拒按,恶心呕吐,口苦咽干,不思饮食,食则痛剧,发热或寒热往来,或目黄,身黄,黄似橘色,有光泽,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理气通下。

  方药:茵陈蒿汤合大柴胡汤加减:茵陈15克,山栀子、黄芩、黄柏、柴胡、陈皮、枳壳、木香、生大黄各10克,元明粉6克。

  3、火毒型:胁脘痛剧,持续不解,甚者痛及满腹,硬压痛拒按,高热或寒战高热,黄疸,口干唇燥,便秘,尿黄赤,或有包块,甚至神昏,谵语,四肢厥冷,舌质红绛,苔黄厚腻,干燥灰黑,脉弦滑。

  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泄热。

  方药: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茵陈30克,山栀子、龙胆草、板蓝根各15克,黄芩、黄连、生大黄、元明粉各10克,生石膏30克。

  以上各方,水煎服,每日一剂。

赞赏

长按







































补骨脂注射液零售价你了解多少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sichina.net/djzx/937.html


当前时间: